评论:陈 强:"金丝雀"能妙手著文章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6日09:45 东方网

  去年11月,生活窘迫的湖南籍诗人黄辉,通过媒体宣称想被富婆包养,从而实现自己的写作理想。而近日,曾发表长篇小说《商海迷情》的重庆知名女作家、富婆红艳,却在其博客中主动表示,愿意包养黄辉一年,“包养事件”再次升级。(2月5日《重庆晚报》)

  不管是否如网上那份协议所描述的“保证随叫随到,服务方式和时间由甲方自定,乙方应积极配合……”,还是如红艳所说的“本质上就是资助,但她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敏感词语,唤起社会对文化人的关注。”但给人的质疑就是,被富婆“包养”的文人,如同笼中“金丝雀”一般,还能妙手著文章吗?

  被红艳“包养”起来的诗人黄辉,可谓从此衣食无忧矣!不但有一套适合创作的独立住房,而且每月还有一笔可观的费用。然而,衣食无忧,如同生活在金丝笼中的诗人,还会有指点江山的豪气,激昂文字的激情吗?还会有如涌的泉思,还能著不朽之文章吗?

  古往今来,大凡传颂千古的文章,大都出自困厄者之手,或直抒胸意,或有感而发。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这些仁人志士普遍追求的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因此,除了文章,人们更敬重的是文人的气节。古代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当代有朱自清“不吃美国面粉”,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刚直不阿、不附势趋炎的写照。

  可以说,黄辉尽管穷,“靠稿费维持生活,每月不超过500元”,但绝对没有穷到像杜甫那样“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地步,也没有穷到像曹雪芹那样食粥裹腹境地。比一比,农民兄弟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又能从地里刨几个钱?不还是积极乐观地生活吗?难道堂堂一个诗人,竟然连自己都养活不了?假如黄辉能够在困境中发奋图强,没准若干年后,中国又一位伟大的诗人横空出世了。

  看来,战胜黄辉的,不是别人,而是他因心的躁动。躁动与浮躁,如何能够安心写作,又如何能够写出传世之作?这也许是当今诗落漠的原因吧!


作者:陈强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