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网络成瘾分为五类 青少年迷恋有三种原因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6日14:32 中国新闻网

  

专家称网络成瘾分为五类青少年迷恋有三种原因

  (资料图):贵州都匀一家网吧成为未成年人自由出入的场所。 中新社发 吴东俊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近日,从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中山医院、同济医院等处了解到,期末考过后,一些孩子的“网瘾”又犯了:有的12小时泡在网吧,不食三餐;有的甚至夜宿网吧,害得家长到处找。对此,家长们打的打、关的关,但似乎缺少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更有家长发现,孩子沉湎网络后,整个精神都颓废了,于是担心孩子精神出问题,赶快向心理医生求援。

  一位家有小学三年级男孩的家长对心理医生说:自从前年孩子迷上网络以后,已经是连着暑假、寒假两次带他看“心病”了。他是“网瘾”吗?我们家长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需要做的什么?

  案例:父母常年奔波少年网吧为家

  他才读初三14岁,却已有两年“网瘾”。男孩王幂的父母常年从商奔波于外地,由爷爷奶奶照顾他和妹妹的生活。刚上初中时,王幂的学习成绩在班级中还处于中等偏上,可自从迷上网络,他就常常放学后直奔网吧。由于没有父母的管束,他的行为越来越肆无忌惮,最后常常夜宿网吧。沉溺于网络的同时,他的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而且与周围同学的交流越来越少,对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则是避而远之。

  点评:问题出在家庭教育上

  上海市心桥教育中心心理咨询师张华:在这个案例中,王幂的问题出在家庭教育上。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束,加之祖父母年纪大,对他的管教不严,平时和父母交流沟通又很少,无法得到适当的关怀和引导,因此内心很容易产生孤独感。另一方面,进入初三后,由于学业紧张,频繁的考试,他很容易失去学习的积极性,转向虚拟世界寻求安慰,因为在网络中他没那么“失败”。

  这个案例留给所有青春期孩子父母们思考的是,一定要加强与孩子的有效沟通和交流。有效是指要把握孩子的思想状况,注意倾听他们的想法,给他们提供自己的建议,而不是引起他们反感的一再要求和训诫。另外,青春期的孩子自控能力有限,因此家长对他们适当的管束仍然必不可少,尤其是在他们的时间规划和任务执行方面。最后,家长在孩子取得成绩后要多加赞扬,在他们受挫后也要及时给予鼓励,青春期的自信多是源于他人的鼓励和肯定。

  案例:父亲暴力阻止儿子对抗成“瘾”

  今年读初一的李明在考上重点初中后,获得了父母的奖励———一台电脑。然而,李明对电脑的喜爱引起了父母的不安。父母看到他经常上网,害怕儿子会染上网瘾。从此,父亲只要一看到孩子坐在电脑前就开始紧张不安,想方设法阻止他玩电脑。由于父子意见不合,多次发生冲突。后来,父亲干脆在电脑上设置了密码,甚至拔掉了网线。李明非常气愤,于是省下零用钱,偷偷到外面的网吧去上网。父母找到他后,从开始一个耳光,到一顿暴打。渐渐地,李明为对抗父母,许多次故意躲在各种场所,却对父母说在网吧上网。

  点评:盲目封杀适得其反

  上海知音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孙嘉仪:寒假刚至,中心接到的预约咨询电话明显增多,他们大多是初、高中学生的家长。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有很大一部分家长是为治疗孩子的“网络成瘾”而来。可是,从我接触的几个案例来看,却没有一例是真正的“网瘾”。

  这个案例中李明就不是的。对他来说,开始拿到电脑是一种奖励,网络在他青少年生活中已经不是可有可无的,而即使他喜欢上网,时间长些也并不等于成瘾。父母由此采取封杀态度,效果适得其反。可见,在某些青少年网络依赖的表象下,绝大部分是家庭和社会出现了问题。家长、老师们过早地给孩子贴上“网瘾”的标签,这样反而催生他们的逆反心理,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1]

 [1] [2] [3] [下一页]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