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农业希望牵手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7日03:35 中国新闻网

  目前仍属靠天吃饭的苏丹农业,渴望与中国加强在农业领域的合作,以帮助改变其薄弱的农业现状、扩大农村就业,切实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记者随中国中央新闻单位联合赴非采访团在这一面积最大的非洲国家采访时,在中国驻苏丹大使馆经济商务处,得到了一份关于苏丹农业现状的调查报告。

  报告称,有着25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苏丹,可耕种土地占总面积的33%,约8400万公顷,其中25%为雨林和天然牧场。

  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农产品是苏丹除石油外最主要的出口商品,其主要作物为棉花、芝麻、花生、阿拉伯胶、牲畜、皮革和肉类。

  在一个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国家,农业就成了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决定了老百姓的生计。这个国家的3500万人口中,有65%的人生活在农村。此外,苏丹还有少量的纺纱、制糖、食用油和木材加工等农业下游工业。

  据介绍,苏丹在农业方面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土地资源和林业资源。苏丹是多条河流和支流的交汇处,年流量达2140亿立方米。

  苏丹已开发土地1700万公顷,仅占可耕种土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左右。在林业资源方面,苏丹四成的国土覆盖着森林,大多集中在南方,很大部分由于战乱尚未开发。

  中国驻苏丹大使馆经济商务处商务参赞郝宏社说,苏丹的农作物生产主要有灌溉农业、雨水机械化农业和雨水传统农业三种系统。

  苏丹是非洲阿拉伯国家第一大芝麻出口国,曾是世界第二大花生出口国。苏丹种植面积最大的三大谷类作物分别是高粱、玉米和芝麻。

  在谈到苏丹主要农业资源时,郝宏社说,除农产品外,苏丹还有木材、水果、薪材和制革原料等林产品及牛、山羊、绵羊和骆驼等动物资源。

  苏丹政府近年来非常重视发展农业,尽管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农业投资的优惠政策,但苏丹政府和外国企业对苏丹农业投资不足工业领域的7%。

  2005年11月,苏丹总统巴希尔在会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时,曾提出希望加强两国在农业方面的合作,利用苏丹广阔的土地,丰富的水资源和中国的机械设备、成熟的技术、优良的品种来帮助苏丹解决粮食自给、甚至实现粮食出口。

  2月2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苏丹进行国事访问。巴希尔总统在同胡锦涛主席的会谈中再次提及双方农业合作问题。苏丹尤其希望利用中国的技术来发展苏丹的水稻种植。

  中苏均为传统农业大国,双方合作互补性强。中国驻苏丹使馆经济商务处的相关报告提出了加强两国农业合作的具体建议。这些建议之一是鼓励大型国有农业企业适时参与苏丹农业开发,规模化发展现代农业,认为国有大型农业企业实力强、信誉好,应成为与苏丹开展农业合作的主力军。

  此外,这一报告还建议有实力和经验的企业通过在苏丹建立农副产品深加工厂和农产品基地等方式,参与苏丹农业经济的发展。

  报告最后说,如果两国把各自在农业方面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一定能达到优势互补,解决各自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中国与苏丹农业合作前景广阔,只要抓住机遇,定能大有作为,获得双赢。(摘自《国际商报》;记者 张益俊)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