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细节的再教育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7日14:30 新民晚报

  ◆林克伦

  去年,台湾富士康集团曾引发有关血汗工厂争议,让许多人对台湾企业印象恶劣。隔段时间冷静分析,有人指出,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度,不能单从工作时间与薪资水平衡量。

  对祖国大陆许多较落后的城镇或乡村地区,台商在其经济发展中往往扮演重要角色,对大陆民众与员工进行现代生活标准的“启蒙训练”。

  以餐厅内碗筷摆设为例,毫不起眼的小细节却是台商打进内地市场的关键。早期的上岛咖啡、真锅咖啡等中西餐饮业者,以幽雅的装潢、中价位餐饮、训练有素的服务员等,为大陆服务业重新定义商务式餐饮体验,而餐盘、刀叉、饮料该放在餐桌那个位置,全有标准。

  另一种标准却有点抽象。早期台湾制鞋厂转移到大陆,如何管理全厂数千女工的吃喝拉撒睡堪称经典。当时台湾企业家为让整个厂区运作有条不紊,实行严格的准军事化生活管理,对习于在国营工厂四处转悠的工人而言,简直难以置信。吃中饭时,500名女工托着餐盘排队进食堂,这在其他工厂几不可能。另有一家台湾公司员工用识别证刷卡进入餐厅,不遵守时间者一律没饭吃。十位打饭菜的阿姨也获权可以请插队的员工离开餐厅。科技大厂不但要干净还需配合国际订户定期检查。管理者采取的方式十分简单,被发现一个果皮或垃圾,全厂一周没水果吃,但“下星期一起补给员工,绝不克扣”。

  许多生活习惯其实攸关企业能否生存。电子工厂讲求效率,出货延误背后牵涉的可能巨额违约赔偿,灰尘会对制造高科技产品形成瑕疵,每项规章背后均有道理,只是要让有些员工“心领神会”相当困难。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