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自己成为“跳板” 中小企业患上名校恐惧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8日08:58 中国新闻网

  

担心自己成为“跳板”中小企业患上名校恐惧症

  资料图:现在企业招人已不再盯着名牌大学不放,而是找专业对口、适合自己企业,且能够踏实工作的学生中新社发 凯枫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真郁闷,难道出身名校也是一种错?”刚刚被天津一家二星级酒店“拒绝”的大四学生杨鹤宁有些想不通。

  作为一名南开大学的本科毕业生,杨鹤宁本来对自己的“出身”充满信心。他学的是工商管理专业,属于就业形势最好的学科之一,且在全国的学科排名中位居前列。大学3年多,他积极参加各项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履历表上“战果辉煌”。

  可最近在应聘中遇到的一连串挫折让杨鹤宁感到非常迷茫。“这不是一次两次了。”杨鹤宁觉得很委屈,“好多企业一听说你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就把你的简历往边上一放,基本不予考虑。”当然这些企业多为正处于发展初期的中小型公司,他们不接受名校毕业生的理由是:怕高材生们拿中小企业当做跳板,干不了多久便会跳槽。

  中小企业被好学生“闪”怕了。

  学生:进名企难只好“骑驴找马”

  “其实,那些企业的顾虑也不是全无道理。”杨鹤宁说,由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同学都只能采取“一约多签”的办法,来增加自己的心理安全感。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毕业生进名企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名校大学生渐渐开始将目光转移到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一些收入稳定的事业单位也受到了欢迎。

  在日前举行的一次校园招聘会上,天津一所普通中学的摊位吸引了几位南开大学历史系的应届生。他们希望应聘当历史教师。负责招聘的老师看了简历,觉得不错,但一直不放心地追问:“你们的条件这么好,能安心教师岗位吗?”

  事实印证了这位老师的顾虑。一名学生非常直率地告诉记者:“我不能保证三五年之内不跳槽,如果做老师需要签订长期合约的话,我要再仔细考虑一下。”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名校生在求职过程中都抱有上述“骑驴找马”的心态。

  做名企新丁,还是成为小公司的“开国元老”?七成以上的大学生表示,自己还是会选择前者。他们普遍认为,大企业已经形成了完善的运行机制和规范的管理制度,而且有良好的企业氛围,在那里工作可以学习到更多的东西,为今后的道路打好基础。与这些好处相比,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提供的丰厚薪水,他们只好忍痛割爱。

  “如果实在挤不进名企,那我就先选择一个薪水丰足的中小企业签订最短期限的合约”,一名会计学专业的本科生说,“等到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经济实力之后,我会重新跳到大公司去。”

  企业:重视忠诚度,不再迷信名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单位都十分担心自己成为名校学生的“跳板”。“高材生对自己的定位比较高,进入社会时希望有较高的起点,我们这样的小公司让他们觉得自己的能力没有施展空间。”一位企业招聘人员说,名校生的频繁跳槽,使得公司岗位一直不稳定,对公司的日常工作影响很大,因此在招聘时会特别谨慎。

  不仅仅是中小企业,一些大型企业也表示出同样的忧虑。作为校园招聘大户,金山公司每年都要招收百名左右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但他们曾经提出“不要一流大学的学生”,原因是“用不住”。丰田汽车(中国)公司的相关人士也曾表示,所谓的第一流人才并不好用。

  “他们最大的缺陷就在于自视过高,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太强”,南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刘月波分析,“企业可能不会怀疑你的能力,但会对你的忠诚度提出质疑。”

  某国有企业人力资源部陈先生告诉记者,现在企业招人已不再盯着名牌大学不放,而是找专业对口、适合自己企业,且能够踏实工作的学生;“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在老板心中的分量越来越重,知识经验、社交资源已经不是最后的决定因素,对工作的真诚度和忠诚度将被放在第一位,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名校生有时反而不被企业看好的原因。

  “每个人都要在取悦中成长”,刘月波指出,“职场发展都是要通过获得别人的肯定才能实现的,即使是再优秀的人,也要在交往中得到别人的肯定才能成功。在取悦成长的过程中,个人的沟通能力再也不能被忽视了。”

  名校生和名企是最好的组合?

  一方面,有学生抱怨企业的眼睛只盯住名校毕业生;另一方面,也有企业感慨名校学生自视甚高,不好用。名企携手名校毕业生,这样的“强强联合”为何换回一堆牢骚与抱怨?

  刘月波主任认为,名校生和名企双方对彼此的期望值都太高才是上述矛盾的根本原因。

  他分析,在名校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社会和家庭对他们的极高期望给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心理负担,而“天之骄子”的地位更使他们心高气傲。一旦企业在招聘时许诺的优厚待遇成为“口头支票”,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出现怠工、跳槽的情况;与此同时,名企也希望自己招到的都是综合素质强、发展潜质好的人,盼着这些金子早些发光。当这种预期没有达到时,企业便发出“名校学生不好用”的感慨。

  “事实上,名企未必是所有人的最优选择,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作出最终决定。”刘月波认为,就业不仅是企业对求职者的一个选择过程,更是求职者自我选择的过程。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职业目标在哪里,在有利于职业目标发展的前提下进行抉择。

  据一项对北京人文经济类综合性重点大学大学生的调查中显示,大部分学生对自己将来的职业没有规划:对自己将来如何一步步晋升、发展没有设计的占62.2%;有设计的占32.8%,而其中有明确设计的仅占4.9%。

  在大学期间,大学生对自己的发展规划不明确,不能运用职业设计理论,规划未来的工作与人生发展方向,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就业的提前准备和准确定位,甚至影响对工作的适应。

  比如你是喜欢安逸平稳的工作环境,还是愿意成为勇于挑战的创业者?你是看重长远发展,还是更趋于眼前利益?对于这些问题毕业生应该自己先想清楚。

  刘月波认为,大学生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首先要问问自己就业的目的在哪里。他认为就业的目的应该是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断地积累经验。他说:“从这个角度来看,找到一份与专业业务有直接关联,与今后职业发展目标紧密相关的,且能够对自身不断增值的工作,比进入名企更加重要。” (张剑、李新玲)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