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十件实事 全力解决民生问题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9日08:37 西部商报
代表建议,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征地补偿中,应增加农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费用 省长助理、市长张津梁在兰州市人大十四届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高度关注解决民生问题,加快构建“和谐兰州”。坚持办好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10件实事,解决农村6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启动建设10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改选整治100条小街巷;城市困难家庭廉租房补贴享受面积达到50%以上,基本完成公交车、出租车和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123”工程。 3个月内“零就业”破零 简介2006年8月,兰州市出台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方案,《方案》要求各县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建立零就业家庭援助制度,年内确保每一户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中至少有一人实现稳定就业,当年新产生的零就业家庭,3个月内帮助1人就业。对零就业家庭中的大龄就业对象要在公益性岗位重点安排;对因身体残疾和疾病原因无法就业的,要积极协调民政等部门,在福利性单位妥善安置或纳入城市居民最低保障范围。 百姓受益指数兰州市共有“零就业”家庭2079户,劳动力适龄人口3293人。对于这些因年龄偏大、技术单一而靠自身能力很难找到就业岗位的“零就业”家庭成员,该方案的出台,将通过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召开专场用工洽谈会等形式,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王茗) 促进贫困区劳务输出 简介今后兰州市将以提高贫困地区劳务输出人员的技能和效益为重点,积极做好劳务输转培训和组织工作,努力实现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工作由群众自发型向政府组织型、数量型向质量型、体能型向技能型、短期型向长期型、低收入型向高收入型的转变。 百姓受益指数近年来兰州市永登、皋兰、榆中、七里河区等贫困地区,每年输转农村劳动力21万人次,劳务收入在5亿元左右。过去的两年中兰州市加大了技能型劳务转移工作,坚持以培训为重点,提高劳务输出的质量和效益。两年投资219万元,培训技能型人员13700人,转移8960人。(王茗) 让4.2万农民吃上低保 简介2007年1月14日,兰州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意见》,今年将在全市建立和实施农村低保制度,保障标准原则上每人每年不低于675元。 百姓受益指数随着该政策的出台,兰州市农村将有4.2万居民可“吃”上低保。解决了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王茗) 建立企业年金制度 简介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2000年其正式更名为企业年金。1998年,兰州市三县五区在部分企业试行了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百姓受益指数目前,兰州市城关、七里河、西固三区的17家企业已建立了年金制。其中城关区2家,七里河区5家,西固区10家。17家企业已累计缴纳年金共28.42万元,涉及参保职工224人。(王茗)低保户供热补助基金 简介2005年12月,兰州市建立低收入群体供热补助基金,用财政资金补贴低保户的取暖费用。由市政府牵头,市财政局、市民政局等相关部门参与,对供热补贴的标准、范围等进行研究,给低保户提供取暖补贴。 百姓受益指数该政策的出台,从很大程度上缓解低保户缴不上采暖费的压力,帮助低保户过上一个温暖的冬天。(王茗) 相关建议 建议1.《关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征地补偿中增加农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费用的议案》 建议者:芦福全代表 征地补偿应增加“二保”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征地补偿中,应增加农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费用人均4万元为妥。”芦福全代表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征地补偿中增加农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费用的议案》。 议案提出,城中村改造工作是一项负责的系统工程,是彻底改善城中村环境面貌,提高城市品位的同时,最根本的是解决村民今后的住房、就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问题,使他们真正融入城市社会中。(丁炜娜李杨) 建议2.《关于尽快推荐组成兰州市“听证会人员”的议案》 建议者:张松代表 尽快组成“听证会人员” “尽快由政府相关组织推荐、组成我市‘听证会人员’工作迫在眉睫。”张松代表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尽快推荐组成兰州市“听证会人员”的议案》。议案提出,近年来,我市有关垄断行业召集的“听证会人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其原因是市民对其组成的“听证人员不放心、不信任。 建议由政府办公厅牵头,协同市人大、市政协、物价、各县区民意代表组成兰州市“听证会人员”,组成人员的比例应兼顾政府相关部门以及民意呼声两方面。同时,对组成人员应以适当的方式予以公示。另外,学习和参照外省市推荐组成“听证会人员”的经验。(丁炜娜李杨) 建议3.《关于加快整治城关区烂尾楼和拆迁场地的议案》 建议者:郭凌霞代表 加强督察拆除烂尾楼 郭凌霞代表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快整治城关区烂尾楼和拆迁场地的议案》。 议案提出,城市规划和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这几年城关区的市容市貌变化很大,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高楼林立,各具风格,反映了兰州大都市的气魄。但美中不足的是在城区存在许多烂尾楼和拆迁场地,长期搁浅不动,造成对城市资源无限期的浪费,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市政府应出台管理办法,采取强制措施,加强对烂尾楼和拆迁场地建设工程的督察,对没有能力建设的项目,应在规划和审批环节予以控制。(丁炜娜李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