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高校科研经费60%以上用于非科研开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9日08:57 中国新闻网

  据业内人士反映,现在的科研经费有10%用来打点、有50%或以上是用于非科研开支,包括与项目无关的会议和个人提成,真正用于科研的开支比率反而比较小。在刚闭幕的湖北省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有政协委员提案建议加强科研经费管理。

  据这份提案介绍,在提倡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的形势下,湖北省财政拨款支持高校、研究所和企业的科研经费将从2006年的2.6亿元增加到今年的2.76亿元,如何把有限的投入用在刀刃上成为重要话题。

  上海某大学伪造“汉芯”骗取国家无偿拨款虽是个别现象,但科研经费滥用问题在各省市都有程度不同的表现。一些高校、研究所为了得到科研经费,显示本单位的科研实力和领导人的政绩,广泛动员职工申请科研项目,并与职称和工资挂钩。出于无奈,许多职工只好赶鸭子上架,从网上查找资料,拼凑一份科研申请报告,然后找关系说情;拿到科研经费后,目光盯着提成,以各种名义各种会议,把研究经费挥霍一空。至于如何交差,还是从网上查找文献,撰写出“科研论文”,以高价的版面费在国际刊物上发表,一切就算完事。这也是我国科研论文数量多,“零”引用率多、转换为生产力的比例极低的主要原因。

  这份提案建议,规范科研经费审批程序。科研经费超过一定金额的项目,审批和评估除了严格履行通常的审批制度外,职能部门有责任组织真正内行的专家亲临申请单位现场,考察项目负责人、科研团队、基础设施、实验条件和技术路线,特别要对项目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从事过哪些研究和研究成果等进行负责任的审核。

  另外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要追踪管理。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要严把“出之何处”这一关,既不能影响正常的研究开支,又要严格控制不知去向或含糊不清的支出,尤其是对那些需要把大笔经费汇向国外、境外购买研究设备的开支。

  这份提案还建议对科研成果要打假。科研成果的审核不仅仅是看其发表了多少“论文”,发表在什么“核心、权威刊物”上,更主要是看做了哪些工作,哪些是重复别人的工作,哪些是在别人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哪些是自己的创新,国内外发表相关论文对该成果的引用率等,以及其在转化为生产力方面所起的作用。

  现在撰写科研论文的手段已很“先进”,可直接进入到国际上很有权威的高校、研究所、图书馆索引资料和原文,然后进行加工、处理,最后加上几点提法和展望,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就出来了,但实际上只是一篇综述性质的文章。目前科研“浮躁”现象表现多种多样,有些是出于无奈,有些是钻科研经费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和弊端,有些是利用审批和成果审查者知识存在的局限性等。进行科研成果打假,有利于端正科研领域的不正之风。

  湖北省政协委员在提案中呼吁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严把科研审批关,逐步完善和调整审批政策,向真正在做研究的高校、企业和个人提供倾斜政策,把有限的科研经费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甘丽华)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