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兆言:想上大学的日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0日00:17 重庆晚报
  我整个青年时代,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想读书。我不止一次写过这事,其中有篇散文的标题就是《想读书》。

  中学毕业是1974年,那时候的程度非常低,差不多就是文盲了。印象最深的是初中毕业,班上很多年龄略大一点的,初中毕业就可以去工作。他们很高兴,早工作早拿钱,日后的工龄也长了。我的年龄得继续上高中。高中是两年半,整个高中期间,每年学工一个月,学农一个月,还要军训,几乎没好好读过书。整个中学给我的印象,是到临考试前背一下课本,当时能这么做,已经是好学生了。

  我进工厂,应该说是皆大欢喜,虽然是个非常小的小厂,但是面对知青要下乡的大背景,这个二三百人的小厂,就是个很不错的单位,而且我的工种也不错,是钳工。产生想读书的愿望,是在进了工厂以后。说老实话,当工人并不好玩,成天和机器打交道,那种完全机械的工作,很快就会让人感到厌倦。那时,我只是单纯地想读点书,想学点东西。想上大学的念头是后来逐渐发展的,从一点点,到越来越厉害了,起来越没法克制。到最后,那愿望竟然会是那么强烈,甚至超过了性的冲动。那年头,有的女知青为了上学,不惜出卖自己的贞操,不少大队干部,也就是因为手上有着让别人上大学的名额,理直气壮地就把人家好端端的姑娘给睡了。我想我当时要是女孩子,真遇到这样的事,怕是也不能幸免,想读书的念头太强烈了,足以让人失去一切理智。贞操诚可贵,大学价更高,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这似乎是件物有所值的买卖。

  想上大学,不想当工人,那是恢复高考以后的事。记得当时很兴奋,一门心思想上大学,读什么无所谓。一开始是准备考理科,我在中学时,自我感觉化学很好,于是就想到了要学医。化学和学医究竟有什么联系,也没想明白。

  当时想读书的欲望太强烈,不能读书意味着世界末日。匆匆上阵,第一年虽然参加了复试,结果还是落了榜。落榜对我是个很大的刺激,因为我发现自己很笨,很糟糕,根本就不是上大学的料。我只是个想读书的痴心汉,但是对自己能不能考上大学,并没有什么信心。我从来就不是个信心十足的人,如果我有信心,就不会出现又考取工人大学的那个波折。七七和七八两级学生之间,实际相差只有半年,而在这半年中,市机械局系统办了一个正式的工人大学,对各个工厂的青年工人招生。过去是厂里推荐,这次却要经过正经八百地报考。考上了,由厂里出钱,读三年,于是我就去考了,结果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热处理专业。

  可最后并没有去读这个学校,事实上,我不过是去上了一天课。只记得那天去上课,感到很孤独,谁也不认识,下课时,别人都在那侃侃而谈,我却仿佛被谁遗弃了。第一天上课的感觉非常不好,热处理专业是什么,我为什么要学这个专业,原来不成问题的问题,都冒了出来。过去,我只是单纯地想上大学,只要有书读就可以,现在,我突然对自己的想法有所怀疑。面对前途,我感到一大片空白,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我和这个专业没缘分。

  那天晚上回去以后,我没跟我父母商量,我性格中那种遇事不在乎的一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第二天,我没去上课,而是去找我们的一个副厂长,问他我能不能不读这个学校。他开玩笑说:“钱都交上了,你怎么能不读呢?”我就说:“那钱我来赔好了。”他笑着说:“就你们家钱多!”直到现在,我仍然很感激这位副厂长,因为他见我决心已定,突然话锋一转,很严肃地说:“说老实话,你不是这个才,要是让我讲真心话,你就不应该读这个学校,你可惜了,你不是这块料,你应该有更好的机会。”

  也许,这位副厂长只是认为像我这样的家庭背景,应该去上一个更好的学校。其实我当时只是不想学热处理专业,想学什么不知道,不想学什么是清楚的。他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台阶,这个学校配不上你。有他这句话,我很轻易地退了学。退了学,除了高考,我已没有别的退路,那时候的用功和发愤,自己想想都会感动。

  七八年第二次考大学,考过之后,又闹了点笑话。那时候,南京大学发录取通知要比别的学校迟。分数早就知道了,还不算太差,我表姐对我讲,以这个分数肯定能取重点大学。渐渐地,周围的人都接到录取通知,我却一直没有消息。偏偏在这时候,我母亲单位接到一个电话,是南大招生的人打去的,问这有没有一个叫叶兆言的人,又说这孩子的眼睛不好,是不是因为小流氓打架。接电话的人跟我母亲关系不好,我母亲于是非常多疑,怕她在背后说儿子什么坏话。

  我填志愿的时候都不知怎么填,有人告诉我多填点,把文史哲统统填上,越多越保险。按规定,考生只可以两个选择,我却听了这个,冒冒失失填了文史哲。当时想,录取什么就读什么,能进大学门就行。

  结果是被南京大学中文系录取了。能考上大学,真是件很快乐的事,在这之前,所有的快乐都没法和它相比,甚至以后也没有。我填的志愿,第一志愿南京大学,第二是

复旦,第三是北师大,第四是华师大,最后一个是山东大学。现在回想起来,只要一个不录取,后面的都可能出事。由此可见,当时一方面拼命想上大学,另一方面非常幼稚,都不知道找懂行的人去咨询一下。

[上一页] [1] [2]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