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才俊沙祖康出任联合国副秘书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1日21:23 现代快报

  

江南才俊沙祖康出任联合国副秘书长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9日宣布秘书处多个重要机构副秘书长的任命决定。其中,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团长沙祖康被任命为负责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的副秘书长,另有来自美国、日本和埃及的3名外交官分别获得相应任命。

  秘书长执行办公室主任、印度人南威哲当天向媒体宣布了上述决定。沙祖康将接替来自哥伦比亚的何塞·安东尼奥·奥坎波,成为领导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的新一任副秘书长。

  沙祖康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后,是继唐明照、毕季龙、谢启美、冀朝铸、金永健、陈健之后的第七位中国籍副秘书长。

  徐超(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沙氏语录

  “当票数报到18票的时候,我流下了激动的眼泪,我觉得我挺窝囊,刀架在脖子上,都是不流眼泪的人,我有这样的自信,可是我太兴奋了。”

  ———2006年11月8日,在沙祖康的帮助下,陈冯富珍成功当选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

  “中国有句古话,‘正人先正己’,我们希望个别国家,在批评和指责别人之前,先拿镜子,好好照照自己。”

  ———2004年3月24日,美国在联合国第60届人权会议上抛出反华提案。

  “我没什么绝活,就是真诚。我一辈子不讲假话,永远讲实话。因此大家都信我,尽管我讲话很直爽,但可靠、可信。”

  ———在外交界,沙祖康以“铁嘴”著称,他个性鲜明,在谈判中据理力争。

  历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的中国人

  沙祖康,他让美国“闭嘴”

  中国驻联合国日内瓦大使沙祖康在2006年8月17日接受采访,在谈到美国布什政府对中国增加军事预算表示担心时,沙祖康说:“美国的军费占全世界军费总额的一半,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6倍或5倍,为什么要指责中国?美国最好闭嘴并保持沉默。这样最好!”

  “美国最好闭嘴并保持沉默”

  2006年8月17日,BBC(英国广播公司)的广播节目中,为反驳布什政府对中国军费开支增长的指责,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及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沙祖康大使出言直率。

  “美国的军费占全球军费开支的一半,而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五六倍。为什么指责中国?”随后,沙祖康提高嗓音,“美国该如何做,这是美国的主权,但美国不应告诉中国该如何做!”

  在谈及台湾未来是否可能宣布“独立”时,沙祖康更是直言不讳:“台湾宣布‘独立’的那一刻,不管谁支持它,中国都将别无选择。……在这个问题上,任何人都不应该有任何幻想。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

  沙祖康还补充道:“对于中国,一寸领土比生命更有价值。在这一点上,我们永远不会退缩。”

  这一系列大胆言论,让西方大跌眼镜,也让国人颇感意外。而惟有熟悉沙祖康的人知道,这是其一贯风格。

  “典型的现实主义外交”

  一向大胆敢言的沙祖康本来就不乏拥趸。随着BBC节目的播放,其后的半个月,“沙式语录”迅速风靡网上中文论坛和博客。让美国人“Shut up”的英文讲话录音甚至被网民剪辑出来,放到网上供人下载。

  为何沙祖康的这段发言受到网民如此追捧?清华大学军控问题专家李彬教授评价说,“(沙祖康)说的是实话。”

  在个人风格上,这个农民出身、喜爱看武侠小说的外交官承认“不大相信外交辞令”,他也不讳言自己讲话粗,习惯有话都摆在桌面上谈。美国报纸对沙氏讲话风格的评论是“令人吃惊的坦率”。在李彬看来,沙祖康的外交思路属于比较典型的现实主义,虽然他自己未必意识到。

  “现实主义的思路就是按照国家利益和实力来计算国家之间的互动。这样的思路简明、清晰,容易理解。沙祖康用此思路进行交流时,对方当然会感觉到‘坦率’。”

  李彬说,“此外,沙祖康负责军控外交的时期也是中国实质性参与国际军控的时期,国家投入的研究力度很大。在很多实质性军控问题上,中国必须表达明确的态度。在开始阶段,外国人对这些坦率确实比较吃惊。”

  “银河号”事件成为经典战役

  1980年,中国代表团开始参加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从过去置身军控领域之外转为全面参与,而沙祖康恰恰赶上这个潮头。

  1985年,38岁的沙祖康担任外交部国际司三秘,正式开始他的军控外交生涯。据国防部裁军问题专家邹云华介绍,沙祖康参加了1986年和1987年的日内瓦裁军会议。

  在沙祖康负责军控工作的过程中,最著名的事件莫过于1993年7月的“银河号事件”。当时,美国指控中国“银河号”货轮将制造化学武器的原料运往伊朗。时任外交部国际司副司长的沙祖康临危受命,以中国政府代表、中方检查组负责人的身份处理这起事件。

  当时,为了表明对不扩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际公约的尊重,中国同意美国检查“银河号”。在巨大压力下,46岁的沙祖康不动声色地陪着美国人在那里折腾、检查。检查结果证明“银河号”没有违规货品。美国颜面坠地,而沙祖康也毫不客气地攻击了美国的轻率。

  克林顿当时的中国问题顾问苏葆立后来承认,这让美国政府很丢脸,美国情报机构也因此备受指责和嘲笑。

  “从来没有输过,所以没有挫折”

  1995年至1997年,沙祖康被任命为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代表团副代表、裁军事务大使。

  那三年,也是《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最关键的时期。对于这个条约的最后通过,中国代表团出力良多。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的钱其琛,曾特意表扬过沙祖康在条约谈判中立下的汗马功劳。

  裁军谈判带给沙祖康的几乎都是愉快的记忆。后来,回忆起当年的谈判,他坦言自己“从来没有输过,没有挫折”。他在外交学院发表的一次演讲中提到,“我要赢你就赢定了,要不你把我尸体抬出去。所有的谈判,都争取到了最好的结果。”语气中自信满满。

  谈起沙祖康,许多旧同事一致的评价是,他工作能力非常突出,做事雷厉风行。

  1997年,沙祖康奉调回国,出任新成立的军控司司长。这个司是由沙祖康担任国际司副司长期间的军控处发展起来的,以应对冷战结束后新形势下的军控问题。针对美国研发和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和战区防御导弹系统(TMD)。

  据称,国内把NMD和TMD与两个国骂联系起来的玩笑就始于沙祖康。当时,他在给外交部干部作形势报告,引起全场大笑。

  “我们建议美国自己照照镜子”

  当沙祖康2001年重返日内瓦时,身份已经是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及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代表。

  这期间,他最被人称道的有两件事,一是阻止将台湾问题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大会议程,二是出席联合国人权会议。

  许多网站曾有沙祖康与美国卫生部部长打架一事的传闻。“这是台湾记者编造的新闻,实际上根本没发生什么肢体冲突。”当时在场的中国驻日内瓦代表团参赞刘永胜澄清说,“只是由于双方在台湾问题上一点都不让步,美方要求跟中方磋商,两人都沉着脸,脸色都比较难看而已,而且后来两人也是不打不相识。”

  与其共事者介绍,沙祖康记性好,反应也快。人权会议上,经常有西方国家攻击中国的人权纪录,沙祖康往往脱稿回击,这时候翻译就很紧张,因为很多专业术语不好翻译。“这说明沙祖康对政策的原则立场掌握非常透,否则是不能随便说话的。”刘永胜说。

  2004年3月,联合国第60届人权大会在日内瓦召开。美国代表在会上攻击中国人权状况。沙祖康在会上即席答辩,言词尖锐且不乏幽默:“我们建议美国自己照照镜子。虽然中国并不富裕,但愿意向美国免费提供一面镜子。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我们将散发的《2003年美国人权状况白皮书》。但我在此建议大家不要在睡前读,因为那会让你做噩梦的。”

  被公认为“工作狂人”

  沙祖康被公认为“工作狂人”。他任职外交部军控司时,自己总是早去晚归,以至于军控司的许多工作人员只好随着加班。那段时间,军控司办公室的灯光总是外交部大楼最晚熄灭的。

  沙祖康,人在哪里就会改变哪里的作息制度。在日内瓦工作过的中国外交官圈子里,则流传着一个“12点”的故事。讲的是沙祖康2001年刚到日内瓦当大使那会儿,曾要求某参赞12点向他汇报工作。等那位参赞第二天12点敲开沙祖康办公室门时,沙祖康很是生气,“你怎么才来?”参赞愣了,“不是12点吗?”沙祖康说,“我指的是晚上12点,谁让你第二天12点才过来。”

  据说,沙祖康很少在凌晨2点之前睡过觉,夜里12点之后听取汇报、批改文件也是家常便饭。

  沙祖康平日对工作人员的管理也非常严格,被认为“眼睛里揉不得沙子”。对于工作没做好的人,即使是参赞也会被当众批评,曾经有两任参赞任期未满就被送回国内。但是遇到工作干得好的下属,沙祖康也会直接把电话打到外交部,要求给他们升职。

  “工作狂人”沙祖康还是个运动好手。几位老同事不约而同都提到他的体育爱好是羽毛球和游泳,并且经常跟年轻人打羽毛球,一点也不服老。有一次,代表团驻地的草坪需要修整,做完预算发现要花30万瑞士法郎。沙祖康于是决定,全体干部周末不休息,他带头干活儿,居然整得很好。

  当好副秘书长并不容易

  中国首届派驻联合国的外交官、中国联合国协会理事吴妙发认为,“联合国副秘书长需要有丰富的外交经验和国际知识,流利的外语水平和善于进行多边协调的能力。”而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联合国需要面对伊朗核问题、朝鲜核问题、中东问题、维护集体安全机制、南北差距等一系列问题,还要充分照顾到大国关系和小国利益。“当好联合国副秘书长并不容易”。

  综合《南方周末》报道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