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摘》文章:世界各国的中产阶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2日10:01 中国新闻网

  (声明:刊用中国《中华文摘》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文/周晓虹

  这几年,几乎手上有点闲钱的中国人都争相买房买车,而一个家庭拥有房产的数量、面积和档次,以及一个家庭是否拥有汽车及其档次,也成为判定一个家庭社会与经济地位的直接指标。所谓“中产阶级”,也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各种现代媒介上。然而,在西方国家,中产阶级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英国中产阶级的贵族情结

  英国人具有传统的贵族情结,他们保守的个性和尊重传统的气质,在王室的留存与阶级制度等社会各层面中表露无遗。他们的贵族情结也引导着社会中产阶级的品位。向上流社会努力奋斗的中产阶级都竞相模仿贵族的言谈举止,生怕因自己的粗野行为被他人看出卑微的出身。

  约翰•莫根,在许多人眼中,他是一位真正的“英国绅士”,他教授着英国贵族的礼仪,比如怎样才是吃香蕉最正确礼貌的方法:香蕉是不能拿在手上剥了皮大啃的,那实在是有失风雅,香蕉必须横放在盘子上,用刀叉先将它的两头切去,然后再横向剖开香蕉皮,最后才将香蕉切成小块,优雅地送入口中。

  约翰•莫根自己的谈吐举止、穿着打扮也都无懈可击,他只在伦敦的西尔维亚街买衣服。衬衫、西装、鞋子,甚至外出旅行行李上的标签都是手工订做的,他的衣服总是要用薄薄的洁白的衬纸包裹,他丝毫不追求现代的名牌时装,在他看来,那只是肤浅的没有教养的暴发户爱做的事情。他的手表、皮带也都精致无比,他用平头钢笔蘸着墨水写的圆体字是英文书法的典范,他的信封信笺都是特制而成,上面压印着浮雕花纹,他不用胶水更不用唾液黏合信封,他用的是那种古老的蜡制封泥。

  出门时,他总要带上他那把银柄的长伞,伦敦天气变化无常,刮风下雨时,他总是要为与他走在一起的女士遮挡风雨。他从来不去超市或商店购买日常用品,在一般的银行中存钱取钱对他来说也同样无法接受,他只在会员极为精选的俱乐部中兑换支票。办公楼中的卫生间他是不去的,需要方便时,他总是要不辞辛劳地来到他的俱乐部,使用这里的卫生间。因为只有这里,方便洗手之后,会有服务员为他递上一条洁白的亚麻布擦手巾。幸亏,他的办公室和他的俱乐部相距不是很远。

  像莫根这样的绅士是一种典型,他那过于传统而刻板的做法现在已经很少为当代英国中产阶级接受。即使如此,受贵族文化的影响,英国中产人士依然有着独特的生活品位。这种独特品位首先表现在衣着上。中产阶级的男性和女性无论在什么时候对自己的服装和打扮都十分注意。女性的服装以素色淡雅为主,很注意服饰的搭配:冬天,黑色的呢子外套配上一条醒目的粉红或白色围巾,几乎是英国女性的经典打扮。英国老太太为了显示活力,钟情有花纹的衣服,但也是不抢眼的浅色小碎花,或者是经典伯百利的传统格子。和女士相比,英国男性的服饰变化更少,他们清一色的西装革履,几乎可以说是有些单调。但是他们的衣服总是很干净,特别是里面的衬衣永远是雪白的。他们几乎每天都要洗两次澡并更换里面的衬衣。如果要约见重要朋友,他们更得换上洗熨过的合体西服,鞋子擦得一尘不染。在英国,男士衣冠不整是非常粗鲁的表现,穿着整洁被看成是一个绅士有涵养和有魅力的体现。

  英国的绅士和淑女们都非常注重个人卫生,特别是牙齿卫生。英国人无论是否有牙病,每年都要到医院定期药物洗牙两次。他们与人交谈时露齿一笑,都会显出整齐洁白的牙齿,让人感觉很舒服。英国绅士和淑女的风度还体现在说话、手势、坐姿等一些细节上。在英国,一个人与别人谈话的时候,如果动作幅度很大、声音很响,特别是谈话中粗话不断,会被看成是教养不够的表现,很可能会因为这种不雅的举止失去友谊。因此,英国男性与人谈话的时候总是坐得笔直,语调不高也不低,即便稍有动作,也能将一个姿势保持很久,像定格了一样。

  俄罗斯中产阶级分等级

  俄罗斯中产阶级大部分拥有3个房间以上的住宅、别墅或带花园的房屋产权。家庭人均居住面积15平方米以上,符合这一标准的为中产阶级下层,人均面积30平方米以上是中产阶级上层,16平方米~30平方米则属于各种收入群体。

  支出结构方面,各个阶层存在着明显的区分。比如中产阶级上层,他们很少在食物、医疗服务、招待客人方面节省开支,去国外观光旅游及教育旅行也无疑是属于上层人士的支出,建筑或购买房屋、成年人健康服务及教育服务则属于上层及中层人士,尽管一些项目的数量比例相差一倍或至少1/3以上。而中产阶级下层在服装、鞋类、日常生活服务、文化娱乐、休假旅行等方面都要节省开支,中层则常常节约休假的开支。在各种使用的物品上分化并不明显,其意义并不在于是否拥有物品本身,而更多表现为品牌和价格上的区别。只有像洗碗机、近年来购买的新品牌冰箱、汽车等物品才具有一定的分层的标示性作用。此外,拥有哪种品牌的个人电脑也是区分具有较高专业技能的中产阶级的标志。

  形成俄罗斯中产阶级价值观的重要因素还有对待工作的态度及满意度。中产阶级大体上满意于自己的工作。

  大部分俄罗斯中产阶级的兴趣集中于工作方面,而不是日常生活及消费上。对于俄罗斯中产阶级来说,“有兴趣的工作”给他们展现了最具价值意义的内容,这是一个本质上非享受型的迷恋工作与劳动的阶级。

  美国中产阶级逃离都市

  为了寻找更便宜的房子和更开阔的空间,美国中产阶级正逃离大都市。目前在美国,30年期固定贷款利率平均达6.86%,是2002年4月12日以来的最高点。

  自2000年以来,美国30个主要市区的房价上涨了大约30%,包括华盛顿、纽约、拉斯维加斯、凤凰城、圣地亚哥、亚特兰大等城市。同时,高涨的汽油价格以及房产税正在导致全美国范围内的供房危机。这场危机的后果是改变了数千万美国人的生活以及城市的面貌。

  对多数美国人而言,房屋是他们最大的财产,最保险积累财富的方式。许多中产阶级眼看自己的财产被租金所侵蚀,却又没有足够的钱购买房屋。

  根据华盛顿智库布鲁金斯研究所最新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美国全国范围内,城市正在失去他们的中产阶级社区。1970年,55%的低收入家庭居住在中产阶级社区中,这个数目到了2000年仅剩37%,说明越来越多的家庭连中产阶级住宅区都负担不起,只能搬到低收入家庭为主的社区。大多数的中产阶级社区不是向上提升成为多产阶级群居的地方就是向下沉沦,成为低收入或贫困户住宅区。这一趋势在12个最大的城市和地区正在恶化,包括洛杉矶、巴尔的摩以及费城。

  从2000年到2004年,除了少数地方以外,美国几乎所有的大城市迁出的人口都比迁入的人口多。从美国全国范围来看,人们从东北部迁往南部和西部,西海岸的居民向内陆迁移,而中西部的居民则是为了追逐高工资而居。除了这个大趋势之外,在几乎每一个美国城市里,中产阶级人士都在从传统的“郊区”迁往环境更好的“远郊区”。

  在美国中西部和东北区,都出现了大规模的郊区化现象,建筑商倾向在远离市区的郊外大量修建宽敞和豪华的房屋,以吸引高收入家庭入住。以中产阶级社区衰退严重的印第安纳波里斯为例,2000年至2004年间,2.75万栋房屋如雨后春笋般建成,高收入家庭也被这些新屋吸引。

  印度中产阶级离婚率猛增

  印度中产阶级最明显的特征是物质的成功,多年来他们一直没有钱消费,现在他们有钱消费,愿意购买品质好的商品,但也因此跌进了拥有越多、欲望越多的沟壑。

  印度中产阶级家庭的平和安详遇到了无法调和的挑战。在1984年和1994年的调查中,数据显示,自杀人数翻了一番,其中失败者是成功者的10倍;离婚率不断上升;患心血管、哮喘、癌症等与心理压力有关的疾病成为普遍现象。这个影响是全方位的,从家庭结构到家庭成员,从老到少,从男到女。在家庭形式上,传统的其乐融融的联合家庭让位于在市场经济中更有竞争力、适应力的核心家庭,家庭的归宿感、群体感不敌孤寂的个人追求。为了增加收入,男人出外工作的时间更长,经济独立的受过教育的女人们则陷入了两难的困境,她们羡慕她们母亲辈的家庭主妇生活,对自立和主见也心仪神往。传统社会中男人当家的观念逐渐失去依据,慢慢淡化,中产阶级家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不稳定。新德里的法庭每天要处理20起离婚案,其他大城市也大抵如此。更多的中产阶级家庭把他们的子女送入私立英文学校,接受严格的教育。他们非常看重英语的学习,认为这样将来孩子会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据优势地位。中产阶级家庭最大的嗜好就是看印度电影。充满浪漫、不着实际的印度电影载歌载舞,重复着主人公从一无所有到殷实富有的传奇故事,为他们逃避现实的压力和挫折准备了世外桃源,为他们延续中产阶级之梦提供了兴奋剂。

  (摘自《上海译报》)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