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闪婚”想到的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2日10:17 重庆晚报

  时下,一种“闪婚”现象——闪电式结婚正在青年中悄然流行。据说,这种像吃快餐一样闪电式结婚,符合当今讲究效率的时代特征。我却以为,这种快速的婚姻,是对己对人不负责任的表现。萍水相逢的两个人,只有经过相识、相知、相恋的过程,爱情才会牢固。小说和影视剧中一见钟情的奇缘是很浪漫,但现实生活中毕竟凤毛麟角,不足为信的。“闪婚”的直接效应是“闪离”,如今的离婚率居高不下,不能不说与“闪婚”现象有关。我认识一位女白领,今年不到30岁,才貌平平,但穿着与观念绝对“新潮”,短短三年间已亲历了三次“闪婚”、三次“闪离”了!最近一次离婚是今年新年前夕,据说元旦当天她已宣布第四次“闪婚”将于今年三八节举行……这位时尚女性的表现虽然见仁见智,其身边老朋友却越来越少,大伙表示再不会出席她的第四次“闪婚”典礼了。

  这使我想起前年发生在匈牙利的一个真实故事。大约在70年前,一位青年矿工马上要与心爱的姑娘成亲,婚礼前最后一次下井,不幸井下发生塌方,矿工遇难了。新娘子不相信她的爱人会就此离她而去,苦苦等了70载,如今已成满头白发的老太太了。不久前该地重新整修废弃的矿井,在坑道深处一汪积水处发现一具尸体,正是70年前被埋在井下的那位新郎。因为这里没有空气,水中又饱含矿物质,所以死者居然完好如初,仍像70年前一样年轻。老太太发疯般扑在爱人身上失声痛哭。然后她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与爱人一起完成他们贻误70年的婚礼。那一幕太感人了:88岁的新娘子身着婚纱,头发与婚纱一样洁白如雪。她的爱人依然那么英俊,闭着眼睛静静地躺在撒满玫瑰花的马车上。在《致爱丽丝》的乐曲中,婚礼与葬礼同时举行,来宾个个为之动容而热泪盈眶……

  重温这个感人的故事,再对照我们那位时尚的女白领,孰是孰非,读者自然心知肚明。当然,我无意要“闪婚”派们都来学习那位苦等70年的傻老太太,毕竟现在是高度物质文明、追求精神享受的E时代。但那位老太太对爱情的专一、对恋人的忠贞,总比朝三暮四的“杯水主义”高贵和真挚得多吧!

  众所周知,现存我国古代经典诗词中数量最多的是描写爱情的绝唱,诸如“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它们之所以跨越时空千古传诵,正说明纯洁的爱情是古今中外理想的境界和不变的希冀。而乱哄哄闹腾腾的“闪婚”、“闪离”之类,不管它换上甚么标签,也难登大雅之堂的。如果连最珍贵的爱情都随心所欲不加珍惜,还奢谈什么精神情操与家庭和谐呢?

  马佳

  网络编辑:王敏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