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旺而栖”新二院——写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乔迁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3日03:50 大河网-河南日报

  新华社记者闻有成

  一方群众呼唤看病难,一边是“趴窝”的国有大医院。改革我国几十年来形成的城市卫生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满足当今社会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无疑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

  郑州市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用科学发展观配置卫生资源,把一家老医院迁入卫生资源匮乏的郑州市西南部,解决了新院附近的航海路、大学路、长江路等,6个办事处、56个社区,约10多万人口的就医难问题。

  城市西南隅,喷薄“吐出”新医院

  航空拍摄的图像显示,郑州市西南部范围内,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航海路、大学路、长江路等路段,分布有56个大大小小社区,辖区住有10多万人口。但就是这样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居住区内,多少年却没有一家综合性医院。看病难困扰着这里的群众。

  2007年春节前夕,随着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在这块土地上落户,填补了这里没有综合性医院的空白。河南省专家人士考察后评价说,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先决条件,具有其他医院无与伦比的优势,将成为该区域最具竞争力、最富实力的医院。

  记者走进新二院,满眼苍松翠柏,绿树成荫。以现代之势崛起的高大门诊大楼,光洁明亮,粉色衣着的导诊护士正热情地为患者引导就医路线。一句温柔的问候,一杯热腾腾的茶水,处处显现着新医院的新风貌。病房楼前的绿地上,崎岖的小径吸引着患者。在绿地上散步晒太阳暖洋洋地,让患者感到分外的舒适。

  病区内,“用心化水,浇熄你伤口的火焰;用情至真,抚平你心灵的创伤。”折射出全体医护人员的心声。白求恩、南丁格尔的大幅照片,时刻激励着每一位医护人员。病房内病床之间安装了蓝色幽静的可拉式窗帘,为前来入住的200多个病人提供了温馨的个体化活动空间。

  “这是我院自1942年建院以来的一次历史性发展机遇。”职工们感慨地说,一年来,医院如履薄冰,经过艰难运转,我们挺过来了。政府和卫生局的决策,不但使郑州市城市西南部的医疗资源优化,也为一个国有老医院提供了一个大好的发展空间。据介绍,搬入这里的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是一座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精良、实力较强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肩负着救死扶伤的重任。医院建筑面积近2.8万平方米,开放床位400张,设临床、医技科室43个,设有高、中、低档病房,可满足社会上各类患者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以及交通事故、意外伤害等危重症的治疗和抢救的需要。也是河南省、郑州市医疗保险定点医院、郑州市低保、残疾病人定点医院。眼科、急诊科、脑外科、高压氧科是郑州市重点专科,口腔科因治疗先天性唇腭裂患者医疗技术水平显著,被国家和省慈善总会命名为“国际微笑列车”定点医院,全免费治疗唇腭裂病人。

  二院入“洼地”,局长决断大搬迁

  近几年,随着郑州市旧城改造步伐的加快,原来郑州市第二人民院所在地周围居民大量外迁,郑州市人山人海的农民工市场却在医院门前自然形成规模,给前来医院就诊的患者带来诸多不便。特别是郑州市政府规划的河医立交与解放路连接的高架桥从医院门前穿过,医院要拆除一批病房,给本来就占地狭小、医疗用房紧张的医院雪上加霜,使医院的发展经营面临着倒闭的困境。

  二院告急!

  医院病人日门诊量由前些年的800多人到如今的不到300人。全院住院病人和业务收入急剧下降。有人预言,二院要关门了。这种议论、预测接踵而来,二院职工人人自危,人心惶惶,专业技术人才流失,职工人心思走。

  面对困惑,郑州市卫生局局长陈德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出路在搬迁,搬迁才能发展。国有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贴近群众,这是他们发展的必然选择。”郑州市卫生局领导经过多次的市场考察论证,做出的这一决策,引起郑州市领导的重视。时任市长、现为郑州市委书记的王文超、常务副市长李柳身、时任副市长高建慧等有关领导,多次来到市二院调查研究情况。许多省、市人大、政协的代表委员也为二院面临的困境积极呼吁。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05年10月,郑州市召开多次专题会议,做出了郑州市农村劳动力专业市场建在二院,二院整体搬迁至位于航海路中段的市委党校南院的决定。

  这一调整决定得到了医院职工的积极拥护和响应。为确保市政府决定的贯彻落实,在市卫生局的支持下,二院全体职工发扬连续奋战的精神,提前一年将近1万平方米的门诊大楼腾空移交给市劳动部门。一时间,医院门诊、病区、行政用房极度压缩,门诊接诊又重新回到了上世纪50年代废旧的门诊楼里。为了正常的医疗工作,医院将行政办公楼腾出来当做病房,八个行政科室安排在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房间内合署办公,被职工们戏称为“八科”。

  医院领导和中层干部多方奔波,积极争取市发改委等部门对医院迁建项目给予支持,他们多次组织有关部门召开项目评审会进行论证,使市二院迁建工作列入市政府投资项目,医院新址的改扩建工程有了资金保障,为医院整体搬迁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面对新机遇,团队上下战犹酣

  这是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难逢的发展机遇。

  沿着这一发展思路,院党委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带领全院职工咬紧牙关,坚持运转。为了多收病人,留住病人,医院按照人性化服务理念。暑假期间,眼科门诊量大幅度增加,为妥善安排患者的就诊秩序,改善就医环境,医院每天安排一名院领导带领两名职能科室中层干部,轮流到眼科门诊值班,帮助科室协调工作,现场解决问题,使眼科门诊忙而有序地渡过了暑假高峰期。中医科老病人多,科主任护士长带领全科人员上门走访病人,在没有病床的情况下,大夫主动腾出办公室为病人提供方便,医疗上精心施治,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呵护,优质的服务赢得了病人的高度信任。一位患者说:“我家老头是老病号,感觉不舒服就来二院,不管医院搬到哪,我们都跟着去,我信任他们。”就这样,很多病人成了二院的“铁杆病人”。

  医院增强职工的节约意识,推出了一系列严格的管理规定,如《实行办公用品定额管理规定》、《关于行政用车及乘坐出租车的管理规定》、《关于招待用品的使用管理规定》,严格支出审批制度,建立节约型医院,使增收节支工作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当时社区医疗站急需增加输液床,后勤的同志积极出主意想办法,找出了一些可以回收利用的废旧沙发,清洗修理,拼拼凑凑,粉刷一新,将几张“新床”抬到了医疗站。

  一年来,在市卫生局的领导下,全院职工吃苦耐劳,克服困难,不计个人得失,一心扑在工作上,忘我地为医院建设和发展默默奉献。为抓好基建工程进度,他们不惧暑寒,克服各种困难,保证医院搬迁工作顺利开展。可以相信,一个“病房舒适化、服务人性化、设备现代化、环境园林化”的二院,将深深植根于郑州西南部的丰厚沃土,成为人民群众强大的“健康卫士”。

  (新华社郑州2月12日电)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