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续修“孔子家谱” 将收录180万孔氏族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3日14:47 中国新闻网

  记者近日从设在济南的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续谱办公室了解到,正在进行第五次大规模续修的《孔子世家谱》将最终收录180万孔氏族人,这一数字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次续修收录的人数。

  有着2500年历史的《孔子世家谱》,不仅反映了“天下第一家”孔子后代繁衍的图景,而且它本身的悠久和完备程度超出了一般家谱,在中国家谱中占有特殊地位。

  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会长孔德墉是孔子第77代孙,是末代衍圣公孔德成的堂弟,1980年迁居香港。孔德墉说,按照明朝以来的惯例,《孔子世家谱》60年一大修,30年一小修。但受历史条件限制,只大修了四次:明天启年间、清康熙年间、乾隆年间,最近一次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孔德成主持。

  目前协会已在世界各地建立了450多个续修机构,已收到世界各地120多万孔子后裔的资料,证实孔子后裔已繁衍到83代,辈分最小的是“念”字辈的一名10多岁的小女孩,现在在辽宁省。

  女性孔子后裔入家谱是此次续修的一大创举。新收集的120万孔子后裔资料中,有20%左右的女性。而在以往的修订中,女性后裔从不列入家谱。

  少数民族和外籍后裔这次也被准许入谱。据介绍,已有一定数量的孔子后裔加入回、苗、水、彝、瑶、白、景颇等7个少数民族,并有后裔加入了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瑞士、新加坡、马来西亚6个国籍。

  孔德墉说,《孔子世家谱》是孔子家族史。家族史与正史、地方史志一样,是一个国家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世家谱》与同时期的文化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徐世璇认为,延续时间久远的家谱对于人口学、姓氏学、民俗学、民族学、宗法制、家庭结构变化、人口迁徙等社会学研究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续修《孔子世家谱》,不仅是为了数典述祖、记忆世系,也有利于增强华夏民族“血缘同宗、文化同源”的认同感。(记者王海鹰、刘宝森)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