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激励人心的大事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4日01:54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昨日,我们的回访进入了第3天。随着越来越多首届“建设成都杰出贡献奖”亲历者的出现,我们心里的自豪与感动也日渐深厚。因为无论时间怎样流逝,都抹不去那些成都英雄和杰出事件在人们心中留下的深刻影响……

  80岁的夏爷爷还在忙

  新闻人物:

  夏尚林(首届“建设成都贡献奖”获得者)

  寄语本届:

  一个人带动一片人。希望第二届评选更好更完善。

  夏尚林今年已经80岁了。这个善良而朴实的老人还在做自己觉得应该做的事情。昨日,记者就2005年首届“建设成都杰出贡献奖”评选活动采访他的时候,高龄的夏爷爷已经记不起活动当中的许多细节了。但老人一直认为“那是个很高的荣誉,是党和群众对我的肯定”。

  家里还收养着6个孩子

  夏尚林,新津县退休教师,曾任地下党新津县武工队党支部书记兼武工队队长。从1983年离休至今,每年要为群众作报告10余场,受教育者达4万余人;资助贫困学生10多名,收养孤儿13名。2005年,这位善良的老人获得了首届“建设成都贡献奖”。

  昨日我们找到夏尚林的时候,他仍然住在新津县普兴镇,仍然是当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夏爷爷。在夏爷爷家里,还有6个被他收养的孩子。“三个上小学,三个初中毕业了。”提起孩子,夏爷爷笑得很开心。他告诉我们,现在大的孩子已经能帮着做饭、洗衣服,照顾年龄小的孩子。这也让他可以有多一点的时间再做些其他事情。

  “夏爷爷,你还在忙啥?”“忙的多了,忙着奉献余热。”夏爷爷告诉我们,现在他在新津县信访办帮忙。谁要找政府反映问题,他都会热心地全程陪同,在上访者和相关部门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这让老人觉得生活更有意思了。

  人退休激情不该退休

  2005年的评选活动中,夏尚林老人的善良和奉献精神曾经打动了许多人,让到现场考察的市民代表热泪盈眶。不过夏尚林一直认为自己做的事情“微不足道”。“就是一个退休的人该做的,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激情没有退休,应该奉献余热。”

  夏爷爷已经记不得首届评选活动的细节,不过有很多温暖的笑脸和热情的掌声留在了他的记忆中,让他觉得这样的评选活动是“激励人心的大事情”。

  “如果在流金的岁月中,一个人做的事情不但能够帮助一些人,还能带动一些人,那也值了。”老人说,评选活动就是这样打动和影响着许多人。

  两月参与令我终身受益

  新闻人物:

  李鹏(首届评选活动市民观察员)

  寄语本届:

  希望第二届的市民观察员活动更加丰富。

  2005年参加首届“建设成都杰出贡献奖”评选活动时,李鹏刚刚21岁,还是四川大学大三的学生。“两个多月的亲身参与,我将终身受益。”昨日再次见到李鹏时,他已经是人民大学的研究生。他肯定地告诉记者,担任首届市民观察员的经历对他影响深远。

  向志雄让我泪如雨下

  2005年,在报纸上看到首届“建设成都杰出贡献奖”评选活动的报道后,李鹏报名参加了市民观察员选拔。虽然在校园里是班长、学生会干部,但这次参与让李鹏“真正走出了象牙塔”。“我接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昨日,回忆起那段难忘的经历,李鹏说还是会“心跳加快”。

  “感触最深的一次是去以身殉职的向志雄局长家,我真的是泪如雨下。”李鹏说,在评选活动中,他接触到许多成都建设中的杰出人物,这些人物的高贵品质让他的灵魂受到了一次洗礼。特别是向志雄的事迹深深打动了社会保障专业的李鹏。

  评选活动结束后,李鹏重新回到了学校。身为班长和学生会干部的他把那段经历和自己的感受摆给同学们听,感动了更多的人。后来,李鹏和同学们给英雄向志雄的家属写了一封信,做出了社保学子的庄严承诺。

  成都令我感到自豪

  在李鹏的记忆中,2005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作为一个大学生,我真正接触到了社会;作为一个成都人,我真正为我们的城市感到自豪。”李鹏记得,参加市民观察员选拔赛的,有许多是在成都工作生活的外地人,他们如此热情地参与评选活动,让他感受到成都巨大的吸引力。

  从公开征集到市民观察员考察,再到市民投票……评选过程中的一系列活动,让李鹏更深刻地触摸到了“公开”与“民主”,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些将让我受益终身”。

  本报记者 蒲兰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