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可降”何以成为垄断油企的秘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4日12:52 东方早报

  原来汽油零售价格是可以下调的!在农历狗年岁末,这样一个被石油巨头隐藏的秘密终于被揭露。据媒体报道,中法合资油商中化道达尔开业伊始,便于近日在北京首开降价促销活动。虽然每升汽油仅降价5毛钱,但却令车主们蜂拥而至,漫长的车队把加油站团团围住,场面谓为壮观。

  事实上,国家一直允许成品油零售商在国家规定的基准价格基础上向下浮动8%,但是在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寡头固守的价格联盟之下,价格下浮的现象从未出现,现在,这种价格坚冰终于随着第三者的加盟而宣告破解。

  然而这样的突破只是坚冰一角,对于石化等行业,行政性进入壁垒却迟迟没有大规模松动。那么,与竞争体制相比较,企业的行政垄断会对公共利益造成什么影响呢?

  以成品油零售为例,石油巨头一直宣称用炼化环节的亏损来维系零售环节的国家基准定价,似乎自己已是非常委屈。为了弥补冶炼业务的亏损,在过去的两年中,中石化分别获得100亿元和50亿元的财政补贴。遗憾的是,获得巨额补贴的石化巨头却未将财政获利传导向百姓,而是心照不宣地将“基准价上浮8%”的石油零售价上限进行到底。倘若没有道达尔的进入,车主们大概至今都无法感受到竞争带来的价格优惠。而同时,在2006年上半年,中国三大石油公司的净利润分别高达806亿元、214亿元和162亿元。对高盈利公司给予补贴将遭遇很多质疑。比如,它自身的盈利是否可以弥补损失?亏损是因为政策性因素还是经营性因素?给予的财政补贴是否会超过公众利益的增加?

  所有这些问题,都是政府部门无法回答的,其原因就在于企业本身不是市场化经营,加之财政补贴体制的存在,企业甚至有通过降低经营效率而故意增加成本的内在动力。究竟谁更符合消费者的利益,外资加油站受到的热捧就足以说明了。

  车主们对外资加油站的热捧足以表明,企业的行政垄断绝非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唯一方式,适度放行市场竞争才能够给公众带来更大的利益收获。

马红漫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