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手术,是诈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4日14:19 南方周末

  上海市药监局监督员陈晓兰:

  “这不是手术,是诈骗!”

  □本报记者柴会群

  在上海协和医院妇科诊疗案中,“打假医生”陈晓兰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这位10年一直坚持举报假劣医疗器械的医生,这次终于将“假”打回到医院。陈认为,其目前掌握的证据充分表明,“协和”对患者们吹嘘并实施的“宫-腹腔镜”下的系列手术,是典型的诈骗。

  记者:你是如何介入这件事的?

  陈晓兰:王洪艳发现受骗后,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了我。作为新华社上海分社的信息员,我将此事告知了新华社记者。我们一起在医院附近调查20多天,确认了事情的普遍性和危害性。我于是两次向上海市药监局反映,主要针对王洪艳姐妹的诊疗过程中,上海协和医院在药品与医疗器械使用中的违法、违规问题。1月4日,我又就“协和”在医疗服务和中

药价格问题向物价局举报。1月5日,上海市药监局就此对上海协和医院进行突击执法,我作为上海药监局的监督员,首次尝试对药监执法过程进行监督。1月8日,我又以“上海协和医院欺诈性医疗服务”为由向上海市卫生监督所举报。

  记者:主管部门曾将王洪艳案初步定性为“过度检查”和“治疗不当”,然而我们注意到,你对此似乎并不认同。

  陈晓兰:是的。我查了很多医疗方面的法规政策,都没有对“过度检查”和“不当治疗”的定义。从字面理解,虽然“过度”,但毕竟还是检查和治疗。但就我所调查上海协和医院的几十位患者的情况来看,根本不是“过度”的问题———比方说,按照不孕症诊疗常规,夫妻双方结婚两年,有正常性生活,女方不孕的情况下,方能诊断为“不孕症”,实际上很多病人还没结婚,就被诊为不孕症了。

  所以,这是欺诈,确切说是诈骗。我仔细研究过病人到上海协和医院的就医过程。发现院方在整个诊疗过程都是在不断的“编织谎言”。首先很多病人他们去医院并非是看不孕症,比如王洪艳,去医院就是为了作一个普通的全身检查。但是一进医院就被医院的“导医护士”领到“不孕症”专家门诊。

  据我所知,上海协和医院是一所综合医院,它也有普通门诊,挂号费2块钱。导医护士有义务把病人们正确指导就诊科室,可是病人几乎无一例外地都被领到了不孕专家门诊处。我查看了协和医院的诊疗价目表,发现宫腔镜和腹腔镜下的各种系列手术的收费是医院里最高的。

  记者:我接触到的上海协和医院的病人,几乎全作过一种“宫-腹腔镜”下系列手术,作为医务人员,您对这种手术是否了解?

  陈晓兰:在我印象中,宫腔镜就是宫腔镜,腹腔镜就是腹腔镜,并没有听说有“宫-腹腔镜”这个医疗器械。后来我曾多方咨询专家,才知道根本不存在什么“宫-腹腔镜”。两种手术对体位的要求不一样,手术的工具也不一样,手术床的式样更不一样,全麻后的病人,更不可能在1小时内在两种完全不同的手术条件下同时完成数项手术。所以我认为,上海协和医院所谓的“宫-腹腔镜”下手术,本身就是在构置一个骗局。

  记者:为什么医院内会出现这种现象?

  陈晓兰:主要是监管不力。医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病人到了医院,就等于把自己的健康和生命交给了它。可是当前中国的医院,无论是民营的还是公立的,基本上都是在按市场化在运作,赚钱成了主要目的,这就难免出问题。

  更重要的是,凡是在医院里出现的问题,哪怕是刑事犯罪问题,都与医疗事故、医疗纠纷搅在一起。对于明显的欺诈性事件,再套用医疗纠纷的处理模式,其实是对欺诈行为的鼓励。

  记者:

卫生部门已经吊销了上海协和医院的执业许可证,你对此作何评价?

  陈晓兰:关门是应该的,但我认为不该这么突然。目前除了卫生部门,药监部门和物价部门也正在积极参与调查这件事,可是医院一关门,调查也就根本无法再进行了。诈骗是刑事案件,只有公安介入才行。

  但我想凡事总要有先例,最近副总理吴仪在全国加强食品药品整治和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专门提到,要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彻底查办大案要案。什么是大案要案?我认为协和就是个大案要案,司法必须介入。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江南水乡商业开发反思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