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华人送子回国抚养惹关注:警惕"父母疏远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4日17:20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2月14日电据日本《中文导报》报道,在日华人把孩子送给国内的亲人照料的现象并不少见,但可能由此引发“父母疏远症”却值得警惕。

  报道说,在日华人或因在日本打拼无暇照顾孩子,或因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安定的成长环境,在孩子小的时候,把孩子送给国内的亲人照料,在孩子长大的时候再把孩子接到身边,这样的人和事频频出现。也许日本人不甚理解,但国人同胞对孩子远离父母,在祖父母、外祖父母等亲人身边长大的事却见怪不怪,因为在我们的文化中,这种现象并不少见。但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孩子成长环境的关注,部分远离父母长大的孩子,在他的心灵上,甚至在他的一生中,对父母难以亲近的现象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并由此派生出一个令人心悸的名词“父母疏远症”,可以说它不是疾病,但带给当事人的痛苦却甚于疾病,它是孩子心中永远的痛,是父母心中难言的苦,应引起孩子不在身边的家长的借鉴。

  下面是三个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在日华人的案例,通过他们的成长经历,他们的心声,可以体会远离父母的孩子心中的酸楚。

  案例1,刘玲,女,36岁,现为金融公司职员。刘玲介绍,小时候,由于父母工作较忙,刘玲在上海的爷爷奶奶身边长大,一直到7岁,上学了,才被父母接回四川的家中。爷爷奶奶对刘玲非常宠爱,从不高声斥责,而父母对刘玲要求很严厉,经常打骂。这让刘玲从小就感受到了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对父母怎么也亲近不起来。成人之后她跟母亲的关系,也不自然,生活中有了什么高兴的事、烦恼的事都不会向母亲诉说。后来父亲去世了,而母亲就她一个孩子,她也很孝顺母亲,常常接母亲来日团聚,但母女间自自然然的亲密却难得一见。做了母亲以后,刘玲最不能忍受的一件事,就是让自己的孩子离开自己,她表示,无论有多少理由,都不能让孩子再重复自己的经历了。

  案例2,姜江,男,30岁,现在日做技工。姜江介绍,他的父亲虽然是高级知识分子,但脾气暴躁,经常打骂妻子、孩子。他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一出生就被爷爷奶奶接走了,爷爷家与父母家在一个城市,小时候爷爷也经常带他回父母家,但经常会碰上父母打架。上中学后,他回到了父母家,父母还是经常打架,因而他见到父母总是躲得远远的,成人来日本后,也不愿想起父母,对于从小离开了父母,他感到是幸运的事。现在父母年纪大了,已不再打架,有时会打电话来希望他回家看看,父母很想他。但在他心里,他对父母已很生疏,回家是一种很累心的辛苦事。

  案例3,张娜,女,38岁,IT工程师。张娜介绍,她的父母都是军人,小时候她在爷爷奶奶家长大,上小学的时候曾去过父母所在的边疆城市生活,但由于不习惯常常生病,又回到了爷爷奶奶身边,直到她上高中的时候,父母转业回到爷爷他们所在的城市,全家才团聚在一起,但很快她就离家上大学了。从小她也想父母,但父母来看她的时候,她又觉得很陌生,因而跟父母在一起的时候很紧张,像一种仪式。现在张娜还没有结婚,她说她与父母间只是一种公式式的电话问候,和一年一次的礼节性拜访。尽管父母从小就给了她很好的经济生活,现在很想让她回国,而且可以给她比日本更好的经济生活,但她却坚持留在日本,因为这样可以名正言顺地远离父母。(记者李春雁)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