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梦想燃烧,让双脚落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5日04:25 浙江日报

  有人说,“新教育实验”其实并不新。

  它的主持者朱永新本人也曾说,旨在推动“人的教育”的新教育实验,发轫于100余年前的欧洲。当时的欧洲教育界人士,宣称要培养具独立精神和健康人格的人,并相继创办了与这一价值取向相匹配的新式学校。

  此后,成长于徽州山村的中国教育家陶行知,将新教育理论移植到中国早期的师范教育。接着,成名于北京大学的蔡元培先生在大学教育领域开始了进一步的身体力行。

  遗憾的是,“二战”的炮火,渐渐湮灭了中国版“新教育实验”在中国版图上的实践和创新。

  也正由于此,秀洲教育界人士认为,朱永新从2002年在苏州开始推行的“新教育实验”,重新点燃了人们致力于“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的教育梦想。

  从2004年底就开始关注“新教育实验”的徐如松,是秀洲新塍镇中心小学的校长。那时,他也觉得,朱永新在《新教育之梦》中的阐述过于理想化,还为此专门写了一篇论文提出质疑。

  在“教育在线”网站“潜水”一段时间后,徐如松却渐渐对“新教育实验”心生好感。作为离秀洲区政府20多公里远的农村小学校长,他开始反思,“没有理想的教育是走不远的”。

  正是由于理想之光在艰涩的现实中依然闪烁,从未接触过电脑的农村老教师开始写随笔,让青年教师帮忙打到电脑里去;原先一年只写“半张纸”工作总结的数学教师,开始经典阅读,并且为学生撰写“数学故事”。

  “今天,你读书了吗?”一进新塍镇中心小学的大门,人们就可以看到这样的标语。对于“硬件不好的农村学校,无法开展新教育实验”的提法,徐如松的理解是,没有电脑和博客,师生可以传阅手写的读书笔记,相互交流。但是,“学校什么都可以没有,就是不能没有书”。

  如今,朱永新等人已将公民教育、生命教育引入“新教育实验”。而秀洲对之的态度依然审慎。张刘祥说,秀洲的做法是从传统美德教育做起,因为,中华传统美德中,同样含有积极的教育养分。

  “让梦想燃烧,让双脚落地。”逐渐推进的秀洲“新教育实验”,正呈现出这样的场景:一群拥有教育理想的人,聚合在一个理想的平台上,在播种理想的路上,蹒跚前行。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