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补“人的教育”的缺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5日04:25 浙江日报

  小学六年级数学期末考试,95分,班级第6名。

  妈妈在班主任博客中看到女儿的期末成绩后,给孩子发了这样一个“帖子”。

  “雯雯,看了这样的数学成绩,你一定不要再自责了。前天考完就大哭了一场,还被我骂了一通,说你不够豁达。现在我向你道歉,妈妈至少应该理解你当时的心情!你是这么要强的一个孩子,学习也一向够踏实,偶尔一次考得不好没关系。

  小时候,每次考完,我总要说:‘哎呀我的女儿,你为什么总喜欢给妈妈错一点点呢?’你总大大咧咧地回答:‘妈妈,我是人,是人总会犯错!’小时候的你多可爱呀!现在太患得患失了,不要这样,我喜欢你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这个出现在“新教育实验”过程中的帖子,让人想到爱因斯坦一句尖刻的名言——“只有专业知识,你可以成为有用的狗,而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

  尝试扭转“分数+考试”的失衡教育模式,是秀洲“新教育实验者”共同的价值观。修补“人的教育”的缺失,则是他们的行动指针。

  秀洲新城中学教师邵洪海的“实验方法”是建设“生态班级”。尽管厚实的大书架是班里建设“书香班级”的必备硬件,但他还是小心翼翼,避免“把自己书柜中的知识照搬到学生的书柜中”。

  在邵洪海看来,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态班级”,不管是“老虎”、“狮子”,还是“兔子”、“小鸟”,都能和谐生存、快乐生活。成绩优秀的学生不自私,乐于助人。而成绩一般的同学,也可以展露个性,从而满怀自信。

  在“生态小组”的评比中,邵洪海发现,原先一说话就脸红、在家需要妈妈帮忙洗头的金建惠,成了同学眼中最愿意帮助人的“数学王子”,入选“班级年度十大感动人物”。

  来自农村的女生张萍的变化,同样让人欣喜。这个性格内向的女生,在“课前3分钟演讲”中,以一篇《我们相处的日子》,用其优美的音质、质朴的语言打动了全体师生。如今,她已是校园广播站里一名优秀的广播员。

  在友谊小学教师尤利芳看来,要培养人格完善的人,就必须让他们读书。一篇《卖火柴的小女孩》,会为孩子的人生涂抹上人道主义的底色;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会陪伴他一辈子做个好人;一本《爱的教育》,会让爱的清泉永远流淌在孩子的生活中……

  尊重每一份稚嫩的梦想,则是所有“新教育实验者”的共识。在“新教育实验”的网络平台“教育在线”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英国一个名叫布罗迪的退休教师,在布满尘埃的阁楼上整理旧物时,发现了一叠发黄的练习册。它们是皮特金幼儿园B(2)班31位孩子的习作,作文题目是《未来我是——》。31个孩子有31个梦想,有想当总统的,有想当驯兽员的,有想当领航员的……

  布罗迪突发奇想: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同学们手中,看看他们是否实现了50年前的梦想。启事刊登后不久,一封封带着对童年梦想好奇的回信送到了布罗迪手中。他们中,有功成名就的学者、企业家、官员,更多的是平凡的普通人。

  一年后,布罗迪手中只剩盲童戴维的作文本。他的梦想是当一位内阁大臣。他认为,在英国历史上还没有盲人进入内阁的先例。他要创造历史。正当布罗迪满怀遗憾地准备将这本作文本送进博物馆时,英国教育大臣来信了。

  信中说,感谢您保留我儿时的梦想,但我已不需要那个本子了。因为从那时起,这个梦想一直存在脑海中,没有一天放弃过。

  “我不能保证每个学生成绩都很优秀,但我能保证他们每个人都有向上的劲头。” 新城中学副校长莫建英说,行动并不是惟一的目的,但是,为了塑造更多和谐发展的“人”,保护孩子们纯真的梦想,我们必须行动起来。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