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小平"道歉"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9日10:14 东方网

  对工作或对下属工作不周而道歉,在时下已蔚成风气。然而,在过去很长的时间内,却在官场显得有点忌讳。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逝世10周年的时候,给小平生前当了近4年英文翻译的高志凯忆述小平向美国客人郑重道歉的一件往事,读来就令人另有一番感受。

  1986年,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多尔夫妇来华访问,会见小平的前一天,他们去八达岭参观路上发生车祸,而肇事的是一辆军车,虽然没有伤及多尔本人,却给美方带来影响。本来,车祸属天灾人祸,与国家的安排没关系。然而,当多尔夫妇依约与小平见面时,小平直接对美国客人说,“多尔先生,我要向你道歉。昨天的车祸,肇事的是辆军车,司机是个军人,我是军委主席,没有管好司机,因此向你道歉”。翻译称,小平一声道歉令他眼湿润了,也令美国人深深感动。(2月15日《青年周末》)

  小平向美国客人的一声道歉,不仅令美国客人为之动容,原先因车祸引起的不愉快也为之一扫,更令世界为之注目。这生动地说明,小平不仅在治国方面有着雄才大略,在为官道德规范方面也有着先见之明。

  其实,为工作过失说声道歉,在老一辈领导人中已成美谈。比如,毛泽东在30年代脱下八角帽向坐在炕上被整的许世友连鞠三躬,并代表党中央对红四军被抓的全体干部赔礼道歉,陈毅副总理在知识分子会议上脱帽向被错整知识分子道歉的事,至今人们仍津津乐道。笔者没有细究对外交往中国家领导人关于向外国客人道歉的资料,但有一点可以证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因一个普通司机之过失公开向外国客人道歉,小平恐怕是十分罕见的一位。与毛泽东等领导人的“道歉”一样,小平的一声道歉不但丝毫没有影响中国政府和官员的威信,相反,世界正从小平的一声道歉中悟出了真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高层领导给公众一种敢于负责的形象。而今,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的推进,这种道歉已蔚成风气。比如,近日,铁道部长刘志军在广州火车站公开为火车晚点而道歉就赢得了人们掌声。

  对工作失误或对下属工作的不当进行公开道歉,引发的效应是众所周知的。一声道歉,使公众感受到了官员对工作的负责任,也感受到了官员光明磊落的官德。其实,官员不是完人,因时间、地点和气候等条件不同,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与失策。对工作中的过失或对下属工作中出现的差错负责,更使人们对官员增添信任感。因此,对过失公开道歉,不仅仅是衡量一个官员处事方式问题,同样是度量一个官员的官德问题。

  21年前,小平为一个军队司机车祸影响美国客人一事向美方郑重其事道歉,已深深印进美方人员和媒体脑际,成为世界观察中国改革开放变化的一个视角。而今,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重温小平的“道歉故事”,对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对外关系,对规范官员的道德无疑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