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是中国惹了谁?世界担忧中国其实不是坏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9日10:40 中国新闻网

  

难道是中国惹了谁?世界担忧中国其实不是坏事

  马来西亚首相巴达维2006年5月25日于东京举行的第十二届“亚洲未来”国际研讨会上作主题演讲时表示,对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应冷静分析,不能因这种不必要的戒备心理而妨碍亚洲区域经济整合的进程。中新社发 王健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受别人时时关注并非坏事,如果能正确地分析和对待,外界的担忧就可能成为中国提升地位和扩大影响的推动力

  ●世界看大国的眼光,更多的不是因大国做了好事而赞叹不已、感恩戴德,而常常会因大国做事不周全、不注重小节而埋怨连连。这就是所谓的“大有大的难处”

  ●外国人看中国的崛起,实际上就是看我们能不能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正确的决策,而这些决策又能不能有效地落实

  树大招风,随着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和对国际社会影响的不断加大,中国越来越成为世人关注的对象,甚至举手投足也有搅起波澜的可能。中国讲崛起,有人可能会担忧搞“对外扩张”;中国经济发展快,有人可能会担忧影响他们国民的就业;中国增加军费,有人可能会担忧“威胁世界和平”。总之,在一些西方人眼里,中国所做的、所讲的都充满着不确定性。

  受别人时时关注并不是坏事,说明中国的地位和影响非同寻常。如果能正确地分析和对待,外界的担忧就可能成为中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地位和扩大自己影响的推动力。从这个角度,我们应当多问问自己,中国怎样做,才能更有效地减少世界对中国的猜疑,才不会让世界如此复杂而担忧地看待中国崛起?

  难道是中国惹了谁?

  必须承认,对中国忧心抑或放心是别人的权利,中国人既决定不了也干涉不着,但可以探究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探究缘由有两个角度。一个角度是从担忧者那里找,看看他们为什么会担忧,是不怀好意,还是不了解实情?另一个角度是从中国自身来寻找,看看我们自己到底有哪些地方让人放心不下。先哲孔老夫子说“君子求诸已”,要求的就是遇事先反躬身自问,应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从这个角度来反思世界对中国崛起的担忧,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注意:

  其一,中国发展的反差性。中国是地区发展、城乡发展、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都很不平衡的大国,鲁迅先生曾讲过的“将几十个世纪缩在一时”的中国社会状态,并没有彻底改变。GDP总量与人均GDP形成巨大反差,大都市的富有与边远山区的贫困形成巨大反差,勤政为民的领导与厚颜无耻的贪官形成巨大的反差,漂亮的言辞与冷酷的现实形成巨大的反差。

  其二,从构建和谐社会到倡导和谐世界,在这些比较抽象的大事上,中国人做得都比较到位,但在具体小事上却有很大的不足。比如,横穿马路、乱闯红灯,处事不守承诺,生产和销售中的假冒伪劣、坑蒙拐骗,文明礼貌方面的长幼无序、国骂盛行,有的为官者横行霸道,某些有钱者的为富不仁,个别求富者的生财无道,如此等等,并没有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消失。

  从宏观上看,上面讲的那些负面的事情与正面的事情相比、那些小事情与大事情相比无疑都是次要的、从属的。但是,在对外人眼球的刺激方面,这些负面的、小的事情则会变成主要的和主导的,产生的效应却是不可低估的。把话说白了,世界舆论看一个大国,更多的不是因大国做了好事而赞叹不已、感恩戴德,而常常会因大国做事不周全、不注重小节而埋怨连连。这就是所谓的“大有大的难处”。在许多中、小国家看来,大国的小事可能会成为影响他们的大事。中国时时受到世界的关注,那是因为中国的地位和影响在不断上升。世界上的许多国家不被人如此关注,并不是因为它们的富有或贫穷,也不是由于它们有没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在于它们是小国寡民,对世界的影响有限。因此,世界对中国的担忧,有相当一部分实际上是对中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担忧,是对在快速发展中出现的一些中国人觉得不屑一顾的种种“小节”的担忧。

  [1]

 [1] [2] [下一页]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