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零点钟声非要倒计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0日00:53 红网

  在今年春晚的直播中,出现了一个非常大的失误,那就是在零点钟声之前,朱军、周涛等六位主持人上场迎接钟声时发生了“集体性口误”。印象最深的是李咏话没说完朱军就“抢话”了,之后董卿在接话时又出现了明显的迟缓,而刘芳菲说出“让我们把这新春最衷心最美好的祝愿”之后,其他主持人既没共同接话,也没谁单独跟上,现场竟然出现了停顿,随后周涛与李咏又几乎同时以不同的台词接了刘芳菲的下句。张泽群“背”出的对联,上下联对仗好像也有缺陷。这种主持人集体出现口误的现象,恐怕在春晚上还是第一次。

  据2月19日《新京报》报道,春晚总导演金越事后就此事向媒体解释说,由于在直播中出现了临时节目调整的情况,主持人在零点前是拿着预案上台的,“因为大家最后都在等这个零点,这个地方有点乱,主持人心里可能有点慌,在语言的衔接上、时间的控制上出了一些问题。”

  从金越的解释中可以看出,他对主持人的“集体性口误”是抱宽容态度的。不知央视领导层是否会追究此事?不管怎么说,像春晚这样的大规模、高级别晚会,出现主持人“集体性口误”的现象还是不应该的,负面影响更是不言而喻。就这一点,使人们对今年春晚的印象大打了折扣。

  我倒觉得,出现这样的失误是迟早的事,所以没必要对主持人作过多的批评。真正要批评的,是春晚组织者。每年春晚都把喜迎零点钟声敲响作为一个重要环节,对零点前的节目总是精打细算的,千方百计确保零点到来时节目正好演完。这本无可非议。但演出就是演出,人为因素很大,怎么可能总是那么“天衣无缝”,每个节目都恰到好处地控制在“计划时间”内?比如相声、小品等语言类节目,演员语速快一点、慢一点,以及动作做到什么程度等等,都可能造成原定时间的改变,很难保证零点前的原定节目正好在零点到来时演完。为此,经常有节目被临时调整到零点之后,有的甚至直接被取消了,不知给多少演员带来过遗憾。每年我们也都能看到,在零点到来前的一刻,主持人不是快速说话“抢时间”,就是没话找话地“应付(多出的)时间”,据说有一年因时间有剩,董卿临时发挥了几句话,还受到了台内好评。有一年笑林等人的相声好像没演完被打断了,零点钟声后也没接着演。就为这零点钟声,多少人被弄得焦头烂额,心情紧张啊。像这样下去,今后还可能出现主持人在迎接零点钟声敲响时手忙脚乱、语无伦次的情况。

  因此,我认为,春晚在迎接零点钟声敲响这一环节上的做法必须改变,思路必须拓宽。首先要淡化“衔接”,不要力求做得多么完美,顺其自然最好。在这一宗旨下,灵活采取多种方式应对零点钟声敲响:如果节目正在进行中零点到来了,可以将钟声敲响的画面切入进来,把正在表演的节目慢慢作为背景;可以预留出一个节目的时间,安排一些采访、交流、猜谜等互动性内容,让大家知道这就是在等零点钟声敲响;可以集中由一位或两到三位主持人解说,不要一人一句地接;也可以先制备播带(甚至可以制作不同时长的多个版本),届时根据所剩时间选择播放备播带……

  总而言之,零点钟声敲响只是一种象征,不必采用过于在意,也不一定非要采取倒计时,免得顾虑重重,到头来还是偶然出错,得不偿失。

稿源:红网 作者:孙仲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