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节后上班应防止三种倾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4日10:18 东方网

  春节长假结束后,休息了七天的都市白领又该恢复上班生活。职业顾问认为,心理学上讲,人们在长假前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压力下,长期下来作为一种应急机制,如果突然停下来无事可干,面对宽松无事的环境的确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产生失落感。同样,节后松弛的心理状态也存在再度适应紧张工作环境的问题,也就是一般所说的节后综合症。(2月24日中广网)

  笔者认为,节后上班要防止三种倾向:

  一是“春眠不觉晓”。会有一些机关工作人员还沉浸在长假的节日气氛之中,不愿从走亲访友、杯筹交错的氛围中走出来。有谚语云:“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棋牌声,输赢知多少?”有的人过年接待应酬多了,距离平时工作节奏越走越远,反而适应“吃喝玩乐睡”。这边玩累了,正好长假结束歇一歇,上班倒成了一种休闲。有的地方还有一个习俗,叫“吃春酒”,“小大姐踢毽——一脚来一脚去”,一直吃到十五过后,中午“再聚首”之后,下午就找不着人了。

  二是“晃荡又一春”。在一些机关单位却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后长假”现象:个别人不按时上下班,迟到早退,甚至旷工;有的人虽然正常上班,但精神萎靡不振,浑浑噩噩,不在工作状态;对待工作被动应付,敷衍了事,对上门办事的群众往往会说“过了十五再说”,而棘手的事则就此搁浅。个别人就在节日上班后的这种“晃荡”中,新一年的春天就白驹过隙般地匆匆而过,白白浪费了多少大好光阴,但按时上卡的工资却分文不少。

  三是“文山会海来”。除了按照惯例必开的“收心会”之外,某些机关节后上班各种各样的会议接踵而来,似乎除了开会就不会工作了。“会议扎堆”主要原因是有的单位将本来在节前开的会议放在节后开,比如总结表彰会,新年启动会,群众座谈会等。有的部门通知下属单位开会,议题还是老内容,发的还是老文件,整的还是老套路。看似忙得不可开交,实际上不少是走形式的“做秀”。

  人勤才能春来早。节后上班,机关人员应增强为民执政为民意识,依照“公务员法”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积极主动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做守法的模范、廉政的模范、创新的模范、勤奋的模范、服务的模范、发展的模范。


作者:梁江涛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