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有效遏制和减少自然灾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6日00:04 红网

  春光明媚,万象更新。当我们正沉浸在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中享受生活的时候,且不要忘记:在前进的路途上,我们随时会面临着诸多风雨和坎坷。

  据新华社2月22日报道,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近日表示,今年我国防汛抗旱形势不容乐观,各地必须对可能发生的江河洪水、局部的严重洪涝、突发性山洪和台风灾害以及持续性严重干旱等保持高度警惕。鄂竟平分析认为,长江、黄河、海河等大江大河已多年没有发生流域性大洪水,去年主要江河水位较往年明显偏枯,根据大洪水发生规律,今年大江大河发生流域性大洪水的可能性在增加。局部的暴雨洪水及其引发的洪涝灾害不可避免,台风灾害的影响更不可低估。

  纵观人类的历史,各种灾害始终与人类如影相随,而灾害的发生原因主要表现在自然变异与人为影响两个方面。地球上的自然变异,包括人类活动诱发的自然变异,无时无地不在发生着。当这种变异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时,即构成自然灾害。一些自然灾害是在致灾因素长期发展的情况下,逐渐显现成灾的,如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恩格斯曾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显然,自然灾害是人与自然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人和自然的关系反映的是人和社会的关系;调节人和自然的关系,本质上就是调节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解决自然灾害问题,必须首先认真检讨人类自身的行为。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国家,每年都有一些地区遭受干旱、沙尘暴、洪涝等灾害的袭扰。然而,许多人至今并未从惨痛的历史教训中清醒过来,为各种因素所役使而昏聩不明、我行我素。正如不少有识之士所一再揭露的,有些发展美其名曰可持续发展,可实际上并没有做到以确保后代人的基本生存条件为前提、以确保生态的可持续性和生存环境的逐渐改善为前提,而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为根本、为压倒一切的原则,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和资本的最大化,是迅速地消耗即将告罄的不可再生资源,是严重污染环境并使环境状况在总体上日趋恶化,而在治理环境、开发替代资源等方面的投入却少得可怜。

  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重要内容。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则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指导思想上,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同时,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当然,面对可能到来的洪水灾害,当务之急是应对措施必须科学而周全,落实到位,特别要建立健全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紧急救助行为,提高紧急救助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实施紧急救助。据国家防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志彤介绍,今年全国防汛抗旱工作将重点落实五项措施,一是落实责任制,进一步完善以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责任制为龙头的各项责任制;二是落实法规制度,完善各大江河的防御洪水方案和洪水调度方案,实现防汛抗旱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三是落实预案,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和《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四是落实信息管理,努力提高信息掌握、整理、上报工作的质量和时效性;五是落实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

  “风物长宜放眼量”。必须充分认识到,保护好自然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我们有理由相信,无论自然灾害如何严重和多变,人类只要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则是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智慧和能力加以遏制、减少甚或战胜的。

稿源:红网 作者:薛克智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