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区创新机制体制 大手笔谋划商务城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6日05:01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将红牌楼商圈规划建设成为国际化的街区;从机制和体制上进行创新,组建四大推进办,为“三新”突破年重大工作的落实提供机构保障……2月25日,大年初八,也是春节大假后上班的第一天,武侯区隆重召开“三新”突破年暨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动员大会,建设“商务城南”、“商贸之都”的号角正式吹响。该区提出了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以加快工业集约集群发展实现工业经济新突破,以创新机制体制推进全面城市化的“突破”之路。

  高标准规划

  把红牌楼建成国际化街区

  “红牌楼”是成都区域有较大影响和商业价值的“域名”。改革开放后,曾一度有“北有荷花池,南有红牌楼”之誉,但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在城镇发展和经济竞争日趋呈现“区域”化时,红牌楼却因有些散乱的繁荣而为争取统一规划发展、打造有较强竞争力的区域品牌埋下了诸多“为难”。如今,这样的局面将得到彻底的改变。

  根据武侯区出台的红牌楼商圈建设初步规划,红牌楼商圈北至二环路、南至规划中的武阳大道、西起武侯大道、东至武侯区与高新区分界处,城市设计范围约为5.4平方公里,按照“一心、一轴、两片、四带”进行规划建设,“一心”即将二环路和川藏公路交汇处红牌楼路口打造为商圈的核心发展区域和品牌形象区;“一轴”即沿川藏路沿线打造轴线经济带;“两片”即以线促面,带动川藏路沿线左右两片的建设和发展;“四带”即沿二环路、武阳大道、武侯大道及与高新交界道路逐步建设成城市功能完善、商务商贸繁荣、商住并举的现代化城市商贸新中心。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红牌楼商圈发展定位为“国际化——BLOCK街区”,即:B-Business(商业),发挥和利用潜在优势,打造区级商业核心;L-Lie fallow(休闲),结合武侯特有文化底蕴,创造成都休闲中心;O-Open(开放),注重城市空间利用,打造城市开敞中心;C-Crowd(人群),武侯区城南社交舞台,人气聚集核心;K-Kind(亲和),舒适宜人的环境,独具吸引的磁心,代表了居住和商业的集中融合。

  机制体制创新

  提供机构保证组建四大推进办

  为将“突破”落到实处,武侯区将着力从机制和体制上进行创新,组建了非城市建设用地区域规划建设推进办公室、产业规划及推进建设办公室、旧场镇改造推进办公室、土地征后实施及闲置土地处置办公室等四大推进办,为“三新”突破年重大工作的落实提供机构保障。

  据透露,为保证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武侯区还于昨日正式出台《关于“三新”突破年工作的实施意见》,包括建立健全全区“三新”突破年工作的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科学有效的目标考核体系,制定促进“三新”突破年工作的考核评价机制,加大对产业发展工作的绩效考核,加强检查和监督,切实保障工作落实等内容。出台了《关于发展现代服务业、工业经济等实施意见》,确保“三新”突破年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结合区域特色和优势,武侯区提出了加快六大产业体系建设,打造商务城南、商贸之都的目标。一是加快建立商务产业发展体系,以人民南路为主轴、浆洗街和科华路为两翼,加快人民南路科技商务区的建设,使之成为集金融、商务、科技、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科技商务区;二是加快建立商贸产业发展体系,加快发展高档购物中心和大型超市,积极引进新型商业业态,促进专业市场提档升级,启动红牌楼——外双楠商贸居住区等区域的规划、建设,加快西南物流中心建设;三是加快建立房地产业发展体系,突出“商住并举”,逐步扩大商务、商贸等商业地产的开发建设比重,以文化力提升“武侯房产·人居典范”的品牌竞争力;四是加快建立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体系,以科技一条街为载体,鼓励软件外包、系统集成、IT产品服务等科技服务业态的发展,引导发展数字娱乐产业,打造“数字娱乐体验交易中心”,推动科技一条街的转型和升级,促进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壮大;五是加快建立旅游产业发展体系,利用以武侯祠为核心的三国蜀汉文化、以江安河休闲生态经济带为载体的川西民俗文化和以望江楼为代表的盛唐文化三大文化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六是加快建立工业总部发展体系,着力发展以工业总部为主体的都市工业。

  张瑞琴 贺莉莎 本报记者 赵一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