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探访香港高校内地生学习生活:比本地生更受优待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7日14:22 中国新闻网
他们来自内地不同地方,他们的高考成绩平均超出重点线50分以上,他们不约而同选择赴港读书。晨报特派记者实地探访香港8所高校,采访了十余位内地在港大学生,希望通过他们的学习生活写照,折射出一个真实的香港高校。 ◆转型 陌生环境里自闭等于自掘坟墓 马梦龙,2006年从襄樊四中毕业,高考以663分被香港中文大学奖学金基地班录取。 在港学习半年多,马梦龙说自己胆子更大了,也更独立,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以后的路要怎么走。而此前,他每做一件事都会请示爸妈:可以这样做吗? 入校时,学校为每位新生注册了校园系统邮箱,马梦龙的校园邮箱中每日可收到10多封电邮,均是校内各大活动通知。马梦龙说:“只要你有足够精力,保证不会错过任何信息和机会,在这里,闭塞行不通,面对轰炸而来的信息,想要充耳不闻很难。” 初来香港,马梦龙也曾失落无助。他坦言,从陌生到初步适应,花了1个半月。“上课时,你会发现,左边坐着省状元,右边是直辖市理科第二,加上陌生的语言环境,如果再自闭,那无疑是自掘坟墓,浪费高昂学费。” 经过数周心理调剂,马梦龙的人际交往得以迅速提升,不仅是与内地生,更大胆向香港本地学生取经,学粤语、讲英文,“只要微笑示人,别人也会向你伸出友好的双手”。 马梦龙到港半年,妈妈蒋女士感叹:“与同龄孩子相比,儿子似乎更成熟了,变得会说话了。” 全英文教学逼着你“脱口秀” 张怡婧,北京人大附中毕业,香港城市大学工业工程管理专业一年级学生。 张怡婧说,初到城大,感受最直观的就是全英文教学模式,与内地教学有质的不同。不同观念、文化的交汇,也迫使她学会从不同角度辨证看问题。 很多内地生初到港校时,都会经历一个语言尴尬期,对此,马梦龙深有体会。“我们学的英语很应试化,会写会读会考,却无法开口说。”马梦龙说,刚开始时,教授课上说的每个单词,自己都必须在脑子里翻译成中文理解,等到明白后,教授已开始新的讨论,感觉自己总比香港本地学生慢几拍。 香港教育学院大二学生张琳来自辽宁抚顺,因就读英文系,授课时对学生英文水平要求相当高。张琳称,全英文教学就是逼着学生大胆开口,香港本地学生多数开朗大方,沟通能力很强,内地生多与他们交流,对促进英文水平很有帮助。 香港8大高校均配有语言资料中心,学生可在那里自由选择学习英文、粤语及其他外语。通常,各校的语言资料中心是内地新生人气最旺的地方之一。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