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调研事先“踩点”之风当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8日11:54 东方网

  “领导下去调研,不要事先‘踩点’,一‘踩’全都坏了。”在2月26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工作会议上,上海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韩正的话激起与会代表们的共鸣。最近,上海市委在征求意见时,比较普遍的一条反映是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过于流于形式。有的周四下基层调研,周一就下发通知,周二要基层交材料,调研没开始结果就出来了。

  到基层实地调研,是各级官员尤其是高级干部掌握决策的第一手资料,是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重要途径。但不知从何时起,这种工作方式在运作过程中却变了味。眼下,一些领导下基层前均要发文件、下通知、打电话,要求下属事先进行“踩点”和特意安排;下属为了让领导“满意”,对行车路线、参观地点和走访的对象都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包装,更有甚者,连走访对象见了领导说什么都“排练”好了。

  在这样一种“大气候”下,严肃的“调研”成了“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注重听汇报,拿来材料看”,上级领导见到的情景是经过“导演”好的,看到的人物是经过“包装”过的,听到的声音是经过“加工”了的。这种不良风气在一些地方一些干部身上成了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并使弄虚作假之风盛行,让人听不到真话,了解不到实情,从而造成决策信息失真,甚至还可能引发乱决策、乱作为。

  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热衷调研前“踩点”,一是官僚主义严重,到下面调查是为了“作秀”,完“任务”;二是原则性不强,只栽花不栽刺,即使发现了问题也不去较真,打马虎眼,当老好人;三是为了显示权力,所到之处皆列队相迎、掌声不断,那是多么的威风和神气。而下级领导之所以“热捧”,还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政绩”,在“形势”一片大好之中给自己的仕途铺路?如此有“需”有“求”,自然导致“踩点包装”之风愈刮愈烈。

  诚如韩正同志所言,领导干部只有真正深入基层,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意见,才能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那种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事先“踩点”的调研不是真正的调研,了解不到真正的民情民意。在这方面,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早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温总理下基层调研,总是冲破基层官员摆好的“路线图”,临时改变路线,直接深入到田间地头、灶台炕头了解情况。当年轰动全国的总理替农妇讨薪事件,就是温总理“临时停车”后的结果。

  由是观之,刹住领导调研事先“踩点”之风,必须从源头上净化上级领导的“爱好”,下大力气打破发文件、下通知、打电话、轰轰烈烈的“常规”,要轻车简从、“随时调研”、“随机调研”和微服私访。这样,下级才不敢也不能“忽悠”上级,调研才能远离“作秀”,真正成为体察民情、洞悉民意、了解实情、引导决策的“窗口”。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