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年赤诚不变――记全国人大代表、著名劳模申纪兰(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1日06:16 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50多年赤诚不变――记全国人大代表、著名劳模申纪兰(图...

  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来看望或向申纪兰反映情况。图为平顺县石窑滩村牛金贵夫妇在向申纪兰反映情况。

  本报记者王彦军摄

  申纪兰,一个普通的山区农村妇女,一个家喻户晓的全国著名劳模,惟一的一至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她从1951年起担任平顺县西沟村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副社长,至今仍然是村党总支副书记。她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山区,扎根群众,服务群众,忠实践行党的优良作风,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强调,要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在工作中要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纪兰,就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在村里,群众说――她是个好党员好干部好邻居 好村民

  去年3月11日傍晚,范家岭村山林失火,从西沟到火灾现场7公里,不等招呼,村里便有三四百人赶去救援。直到次日3时终于扑灭了大火。为什么人们那么齐心?西沟村的群众说,有申纪兰和他们在一起。

  “申纪兰虽说名气大,但人是土生土长的庄户人,心还是西沟人的心。她关心群众、服务群众都体现在点点滴滴的事情上。”村民郝秋英道出了西沟人的心里话。

  在西沟人的心里,申纪兰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名人,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一个大姐、大娘、奶奶。不仅在办企业、打井这些村里的大事上,她跑资金、跑项目,辛苦操劳,而且乡亲们的生活中也少不了她。谁家有困难了,她伸出援手;谁家有了重病人,她带上去

医院;谁家有矛盾了,她抽出时间去调解;谁家办红白喜事,更少不了她的身影……老干部张秋才动情地说:“我家孩子多,家庭困难,是老申给我儿子说的媳妇。办喜事,她给了四五百让我办了事;生孩子了,她又送来一百多。全村人的大小事,她都知道,有难处她都帮。她帮过的人,数都数不过来。”村里的“五保户”张买女,申纪兰多年来一直照顾着。看她没粮了,就给她送去;看她衣服脏了,就为她拆洗缝补;看她病了,就为她找医送药。张买女去世后,申纪兰又亲自张罗安排后事。无儿无女的老羊工张根则得了胃病,申纪兰亲自送他到县医院救治。老羊工去世后,她又给洗脸、剃头、穿衣,送殡……

  申纪兰常说:“我年纪虽然大了,可我思想不糊涂,也要与时俱进哩!”是的,时代在变,申纪兰的观念也在变。她已不满足于接济困难户,她在思考农民的致富之路。对全村,她上企业,办工厂,发展集体经济;对村民,她出主意,想办法,为大伙寻找致富门路。村民郭军显患小儿麻痹致残,家中生活困难。申纪兰多次登门开导,鼓励他搞家庭养殖,还帮他购回种猪、种兔。现在郭军显养猪养兔年收入上万元。村民王军亮2003年办起养鸡场,由于“非典”、禽流感的影响,鸡蛋跌到3.2元1公斤,受到如此打击,王军亮绝望了。申纪兰知道后,立即上门鼓励他坚持下去,并设法解决他面临的困难。后来形势好转了,鸡蛋卖到6.6元1公斤,翻了一番。现在王军亮养鸡6000只,成了全县最大的养鸡户,年收入四五万元。为感谢老申,他特地送去了一筐鸡蛋。申纪兰为他高兴,可不白吃鸡蛋,最后一斤不短给了钱。

  申纪兰名气大,是全国惟一的一至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正因为此,包括全国各地的许多人慕名而来找她反映情况。对每个来访者,她都耐心接待,安排好吃住。四川省一位60多岁的妇女找来,说自己的女儿被县领导儿子霸占了,丈夫上访却被活活打死。申纪兰热情接待了这位妇女,把她的告状信转给了有关部门,不久就收到了这位妇女的感谢信。村民牛全有讲了他遇到的一件事:去年一位老人找到申纪兰,说自己儿子在一家企业上班,遭老板诬陷下了狱。申纪兰接过材料说,你有冤我一定过问,并专门到检察院了解情况。老汉哭着对人说:“老天有眼,我遇到救星了!”

  “当干部,心里要时刻装着老百姓,想到群众的利益,群众的疾苦,群众的需要。”申纪兰说得实在,做得实在。至今,她依然接待着远远近近的来访者,让他们带着希望来带着满意归。.

  在家里,人们说――她是个好儿媳好妻子好妯娌好母亲

  在儿子张江平的记忆里,母亲永远是忙碌着的,在家的时候很少,而更多的是在群众家,在田间地头,在办公室,在外出开会或出差。但母亲忙碌,并没有放弃对他们的管教,张江平姐弟三人至今时时在耳的还是那三句话:一要吃苦,二要关心集体,三要认真工作。这三句话烙在了姐弟三人的心里,成为他们的座右铭。

  张江平说,他们姐弟三个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尝过被母亲宠溺的滋味。很小的时候,就让他们参加劳动。长大后找工作,按说,凭母亲的位置和声望,给他们安排个好单位,找个好工作,应该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可她坚决不这样做。姐弟三个都凭自己的能力找到了各自的工作。在他们所待过的单位中,很少有人知道,他们是申纪兰的儿女。

  2001年6月,申纪兰受到全国保护母亲河委员会表彰,获得奖金2万元。同年7月1日,她又被中组部表彰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发给奖金5000元。当时,张江平和妻子回去看望老人。临走,申纪兰突然问孩子需不需要钱?当听到“不需要”的回答时,她笑了。后来,这钱就给了集体打了井。张江平说,这是母亲对他们的考验。

  对乡亲充满了感情,对亲人却似乎不近人情。申纪兰的小叔子张海考说:虽说他们曾经分过家,却和没分一样。嫂子对他们的一番亲情都能体会到,可要想利用嫂子给家人谋取私利,那是绝对办不到的。张海考至今仍是村铁合金厂一名负责后勤工作的工人。

  张海考还讲起了这样一件令人落泪的事。那是1996年9月,他的哥哥、申纪兰的丈夫张海良因病去世。这时,恰巧晋南的一个参观团慕名来到西沟学习。“嫂子的处事规则,别人的事永远都是第一位的。”张海考说,面对远道而来的客人,丧事在身的嫂子却没有找理由推辞。她把悲痛埋在心中,接待了这批参观团成员,给他们讲了近两个小时的党课。参观团的成员知道实情后,对老劳模更增添了敬重。

  曾当过村妇联主任的侯爱景告诉我们:老申是个爱管“闲事”的人,邻里不和、家庭矛盾她都管。在村上,她是个好党员、好干部、好村民;在家中,她是个好儿媳、好妻子、好妯娌、好母亲。尽管在外工作繁忙,但她一回到家就抢着干活,做饭、洗衣、收拾房间,见什么干什么。公公病重时,丈夫又在外工作,老申守在床前,喂水喂药。公公病逝后,为了照顾年迈的婆婆,她干脆和婆婆吃住在一块,睡在一个炕上,精心侍候。婆婆因患青光眼双目失明,生活不能自理,多年来她一直坚持为婆婆梳头、洗脸、洗脚、洗身,变着法儿做好吃的改善生活。在她的照料下,婆婆活了93岁,是村里年龄最大的老人。

  在当地干部眼里――她是好管家 好参谋 好搭档 好领班

  在西沟,群众都说申纪兰是个普通人,贴心人,热心人。而当地的干部,在和申纪兰共事中,对她心系群众、服务人民、严以律己、廉洁奉公有着更多的感触:

  是她,严格按规矩办事,面对推销员送上门的回扣不动心;是她,拒绝前来办事者隔墙硬扔进院里的钱袋,坚守着自己做人的底线;是她,常年因公外出办事跑项目,从不在村里领一分补助;是她,坚持不让配专车,把车用于村办企业……

  今年2月13日,申纪兰搬进了新居。采访中,西沟乡党委书记宋忠义动情讲述了纪兰盖房搬家的故事:

  西沟新村建设宅基地大,旧村改造盖房占地小。申纪兰的选择―――自然是“少占地”。不少村民住上了“将军楼”,她依旧利用的是原先的宅基地。按说,无论对西沟的贡献,还是人来客去的需要,给调整得大些,她的理由不比谁多?

  盖房子很累人,申纪兰事情又多,村干部觉得村里应该帮帮她。不料,纪兰有老主意―――包出去了。她说,包出去好,省得落闲话。“这能有什么闲话?”她解释:十件事办好了一件没办好,就有闲话。

  建房备料,村里的人办了手续,可以从山上砍伐些木料,价格当然比较划算。纪兰却没用村里一棵树,而是去木材公司花钱买。西沟造林几十年,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经她的手种了那么多树,还不该使上一根椽?她不。是想起干石山上洒下的汗水,还是想为子孙多留一片绿荫?只有她知道。

  2005年初春,纪兰家开始拆旧建新。春夏秋冬过去了,2006年也结束了,旁人的新房子早住上了,纪兰还是一个借住户。你想,在西沟的新村建设中,张三盖房缺这,她要帮;李四修建缺那,她还帮;没完。直到搬家的当天,在外工作的儿子回去想帮一把手,她却走了,开会去了。

  了解底细的人都知道,申纪兰曾当过10年省妇联主任,那是标准的正厅级干部,如果留在省城,自然不愁房子;申纪兰曾不止一次有随军随干离乡进城的机会,如果那样,房子当然也会有的;即使现在,她还担任着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论资格解决套房子理属应该;然而,她舍不得离开西沟的山山水水,舍不得离开西沟的父老乡亲,放不下带领大家治穷致富的夙愿。

  西沟富起来了,全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去年村里经济总收入1.2亿元,实现利税10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066元,成为全县人均收入最高的村。

  如今,77岁高龄的申纪兰还不满足,还在为西沟的新农村建设忙碌着。

  本报记者韩书贤王建科长治日报记者冯振堂

  本色的力量

  申纪兰,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全国唯一一位担任过历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农村带头人。半个多世纪以来,她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始终反映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始终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就在于她能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核心问题是要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时刻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置,在思想感情上贴近人民群众,下大气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下大气力做好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

  申纪兰几十年如一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一言一行,从一个个侧面凸显出“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高风亮节,不愧为自觉践行“心系群众,服务人民”良好风气的时代楷模。她的言语质朴无华,于无声处听惊雷:“

为人民服务,有一百个理由;为自己盘算,没有任何借口。”她的行为事无巨细,平凡之中见伟大:西沟村2300多口人,谁家的炕盘在哪头儿她一清二楚,谁家的孩娃该说婆姨了她心中有数,因为她知晓“小事不能小看,乡亲们的事就是我的事”。作为省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西沟村,为她做了一个大铜像,但她却明确反对往出摆,因为她清楚“在群众面前塑一个铜像,不如在群众心里树立好形象”。

  要像申纪兰那样践行“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良好风气,就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围绕群众的利益开展工作,以群众的满意度检验工作。就要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努力做好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协调好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就要真正在感情上贴近群众,作风上深入群众,工作上着眼群众,用实事、实干造福群众,在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的过程中经受教育、汲取智慧,不断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申纪兰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博大情怀,应成为每一位领导干部自觉践行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标杆。

  本报评论员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