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务实看两会 汽车界代表委员关注可持续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2日17:21 中国新闻网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将于3月5日和3月3日分别召开。从2003年到2007年的十届人大及政协“两会”上,对于汽车行业发展的关注一直是代表委员们议案、提案的焦点之一。这不仅是因为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中有20多位来自汽车行业,更是因为汽车工业已经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重要的支柱产业的地位。在十届人大、政协任期内召开的最后一届“两会”即将开幕之际,有必要对近两年来“两会”上的汽车热点问题进行回顾,看看哪些问题已经顺利解决,又有哪些问题仍然需要多方努力。

  从国家战略层面看待创新自主创新从“家事”变“国事”

  在2005年和2006年的“两会”上,自主创新成为汽车行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普遍关注的话题。在“十一五”规划中,自主创新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作为国家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业,也被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2005年,全国人大代表竺延风在“两会”上提出《创新关键抓好观念改革和积累三环节》,全国政协常委邵奇惠提出《创新是汽车业当务之急》;2006年,全国人大代表陈虹建议《走差异化发展之路,以创新带动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尹家绪提出《尽快培育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尽快建立和完善自主创新发展体系》;全国政协委员李书福提出《加大保护和扶持本土品牌的力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议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加大对民族工业自主品牌的支持力度》;全国人大代表左延安提出《关于国家对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产品给予政策支持的建议》等。

  虽然围绕汽车业要不要自主发展的问题,汽车业界已经争论了多年。但是在2006年,中国汽车工业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已经成为了业界共识。同时人们也认识到,支持汽车业的自主创新决不单单是长安、奇瑞、吉利哪一家企业的“家事”,而应该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十一五”发展重点战略方向的前提下,成为汽车业的“国事”。

  从政策层面看,无论多年前制定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还是2004年新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其中都有鼓励汽车企业自主创新的条款,但是相应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仍然缺乏。2006年“两会”上形成对自主创新的统一认识后,政府在政策层面的支持也显得更加具体与具有可操作性。对于汽车企业来说,倡导自主创新需要政府、社会和消费者都行动起来,出台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政策、政府采购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以及培养和选拔人才的政策,这样支持汽车业的自主创新政策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回应代表委员们的提议,在新近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明确表示,“国家科技管理部门、发展改革部门、财政部门等综合管理部门要紧密配合,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具体指导。”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曾经在去年的一次论坛上表示,我国对于从财政方面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是与国家中长期发展科学规划配套的,有着非常明确的政策导向和政策框架;今后的财政税收政策支持的不是对于行业和产业,更多的是对于能够认定的具体技术创新项目,这是从产业政策开始转向技术经济政策的态势。他建议,汽车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从研发投入、研发项目或者技术改造、出口退税、财务制度上的加速折旧、财政贴息、政府采购等方面向政府部门提出申请。这些政策对于那些想投入自主创新工作,但又苦于“无米之炊”的汽车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扶植自主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

  伴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迅速扩张和自主创新工程的深化,我国本土自主汽车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

  李书福委员在2005年“两会”上曾提出《加大保护和扶持本土品牌的力度》,他希望本土企业能够得到政策、市场以及舆论的支持,特别是像吉利这样的民营企业,往往是政府表过态,但实际支援很少;市场有潜力,但消费者认可的不多。左延安代表也提出《对自主品牌,政府不能只喝彩不落实》,建议政府部门多从实际出发支持自主品牌。尹家绪代表也曾建议,“在价格、性能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政府采购应优先选用自主创新品牌产品,并将其纳入施政考核内容”。

  2006年临近年末的时候,国家发改委颁布了《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调控的主要措施包括:控制新建整车项目,推进汽车生产企业联合重组,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和自主品牌产品四项。《通知》特别提到,鼓励发展自主品牌并且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应率先采购自主品牌的产品,为普通消费者做出表率;各地政府主管部门要把企业研发能力建设和自主品牌培育列为重要考核指标,努力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培育自主品牌产品。

  但是2006年12月,来自财政部和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却颇令人意外:被列入清单的9个汽车品牌中,没有一个是自主品牌。这也使得原本在政府采购中占有份额极少的自主品牌显得更为尴尬。由此可以看出,要想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自主品牌企业需要做的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改善汽车业发展环境关注汽车业可持续发展

  从近几年的“两会”的提案、议案来看,汽车行业内颇受争议的“限小”地方政策、燃油税难产、车辆购置税率等税收政策,都成为了汽车行业代表、委员重点提出的问题。

  尹家绪代表在2006年“两会”提交的议案中,建议政府应尽快出台燃油税,推动节约型社会的形成,对大排量、高油耗汽车施以重税,鼓励生产商、消费者都支持使用小排量车。曾庆洪代表也提交了《关于降低车辆购置税率的建议》,对不同排量汽车在购买时可采取不同的购置税税率标准,实行累进税率,即单车价格越贵,购置税率越高。

  行业人士多年的呼吁也终于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回应。在2006年3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通知,规定自2006年4月1日起,对我国现行消费税的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其中就包括对汽车消费税的调整。相关部门通过调整汽车消费税来起到“抑大扬小”的调节作用。新汽车消费税的贯彻实施,的确利于改变我国汽车消费结构,加快中小排量轿车的发展,从而抑制大排量汽车的发展,转变国人的汽车消费习惯。

  追溯到前几次的“两会”上,尹家绪、杨金槐、崔学文、李书福等多位来自汽车企业的代表、委员多次建议,国家应鼓励并大力发展经济型轿车和小型汽车。2005年,尹家绪代表提出《希望国家能将汽车产业政策落到实处,取消各地对小排量汽车的歧视性政策,还小排量汽车企业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李书福委员提出《大力发展经济型轿车和小型车》,刘卫东代表提出《倡导理性消费,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汽车业内人士言之切切的呼吁终于得到了政府“红头文件”的支持。2006年1月初,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六部门联合发文,要求“不得以缓解交通拥堵等为由,专门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采取交通管理限制措施”。于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小排量汽车的空间终于得到了自由的释放。这是政府从汽车生产、消费、运营、管理、规划等领域对老百姓发出了国家鼓励消费小排量车的明确信号。

  减少排放、保护环境已经引起国人的重视,汽车排放也逐步与国际接轨。尹家绪代表去年提出的《关于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建设的建议》受到了极大的关注。2005年,陈虹代表也提出《能源问题关乎汽车产业持续发展》。

  对此,国家发改委《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提出,汽车生产企业要把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促进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国家有关部门将制定具体配套政策和相关标准,鼓励节能、环保型汽车发展,推动技术进步,加快汽车产品结构升级。

  无论是“限小”政策的取消、

二手车市场的规范,还是我国大力发展
公共交通
,这些新政策的实施无不与代表、委员的献言献策有关。今年的“两会”即将召开,既会有新的话题出现,同时例如实施燃油税、内外资企业税率统一等这些仍未得到解决的问题也仍将继续被人们讨论。值得关注的是,代表委员们替行业、企业、老百姓发出的呼吁和建言,仍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积极、迅速地做出反应,用政策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祝贺)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