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统筹 务求更高效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3日04:56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本报首席记者 蒲薇 本报记者 张立 陈伟 编者按 昨日,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召开,研究部署了实现现代农业发展新突破和进一步健全市场化配置资源机制、提高统筹城乡发展水平的工作。会议提出要围绕“三个集中”抓住抓好几个重点的关键环节,而创新农村投融资体制机制解决农业发展投入不足的问题、“三个集中”应取得综合效益、提高统筹城乡发展水平等富有创造性的理念在会上得到了强调。本报从今日起推出系列述评,力图从统筹如何更高效、“三个集中”如何取得综合效益、不同发展程度地区都应顺应规律加强城乡统筹集中发展等几个方面,为我市各地在刚刚开局的2007年实施市委、市政府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部署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近年来,成都市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密结合成都实际,逐渐形成并日益完善了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核心的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体制机制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应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思考问题。成都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一体、统筹推进的城市化,用统筹的思想和办法系统推进各项工作,坚持科学发展。如何提高统筹城乡发展的水平,成为2007年工作的重点:必须坚持以“统筹”的理念推进全市发展,务求更高效。而在各项工作中,我们梳理出了目前较为迫切需要进一步统筹取得更高效的三个方面: 统筹用钱,务求更高效 “钱从哪里来?”是成都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关键。如何解决?开源节流。 成都财政家底还不厚,但成都市财政对“三农”资金的投入之大有目共睹:2003年,成都市财政对农业的总投入为10.04亿元;2006年全年,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则达到56亿元。即使这样,农村地区的发展仍然时时遭遇资金掣肘。 家底不厚,常规思维是从节约入手,那么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能不能解决问题?小日子过家家是可以的,但要当政府财政的家,仅靠节约恐怕还远远不够。政府财政资源要高效利用,讲究的就不只是节约用钱,而是集约用钱;不仅仅是一个少花钱的问题,而是要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 问题在于,如果支农资金投入渠道多,资金分散使用,则难以形成合力。目前各区(市)县的财政支农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国土、农业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扶贫等若干部门,看起来投入巨大,但还没有达到最好的效果。如果缺乏统筹花钱的意识,见子打子,资金分散使用,就好比一块好钢磨成粉,东撒点西撒点,有可能撒在了刀刃上,也有可能撒在了刀背甚至刀把上。比如扶贫资金,只是简单地把钱零散地发下去,农民花了就没有了,输血机制如何转变为造血机制?这才是关键所在。 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在资金的统筹使用中,集中是指导思想,这是大的理财观念。金堂县相对来说较穷,过去扶贫资金这里给一点,那里给一点。现在,金堂将所有投向“三农”的资金,集中起来办大事,一年着力解决一个问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如,金堂将资金集中优先发展产业,以前外出打工的农民纷纷回乡就业,这就是解决了关键问题。再如,邛崃市2005年划拨国有资产800万元和200万元财政资金,组建兴农公司,撬动了社会闲散资金近2亿元,扶持发展了汤营、国田、金斗等10多个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效地促进了农户增收,加快了农业产业化步伐。 实践证明,解决农业发展长期投入不足的问题需要整合财政现有各项支农资金,优化投入结构,统筹使用,让好钢真正用在刀刃上;同时,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搭建融资平台,吸引各类资金投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2006年7月,财政部部长金人庆表示,要进一步推进支农资金整合工作。这一信息显示,针对全国范围内存在的支农资金使用管理分散的现象,财政部将采取措施促进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 统筹用地,务求更高效 在成都遭遇的各类资源瓶颈中,土地资源短缺首当其冲。在刚刚结束的2006年,土地流转步入正轨,农村土地累计流转面积达153万亩,比2005年底增加38万亩。 但是,现在成都以村和社区为单位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规模大的有上千亩,最多两三千亩,不仅与欧美国家的大规模农场相比规模不够,即使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上万亩相比,差距也很明显。 引人注目的是,总体平稳推进的态势下,个别地区的发展冲动早已汹涌:一些区(市)县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谋求发展红利。有“女鞋之都”之称的武侯区,将生产基地外移至金堂、崇州两地;锦江、金堂开展全方位对接,联手共建科技孵化园、工业园和服装工业园;金牛区的高家社区,在天泉等地建养殖业基地,由社区的集体经济组织常青公司负责营销;邛崃羊安镇正在尝试跨村推进土地集中等等。“工业飞地”和“农业飞地”正在不断发展壮大之中。 部分地区的土地需求突然胃口大开并非偶然,“走出去”的指挥棒掌握在市场手里。事实证明,这些跨区域联合的地方,不光是地理区域扩大,同时也沟通了产业联系,集群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统筹用地要更高效,就必须提高土地流转规模,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而跨区域的土地联合应该是一个方向。另一方面,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为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奠定了基础,但产业困局不解,则加大了土地规模经营的市场风险,不仅不能达到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的初衷,而且发展现代农业,农民持续增收都将成为明日黄花。目前在二三圈层,高水准的集体经济组织太少,人才问题、机械化水平不高、产业定位不清等问题都将影响集体经济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因地制宜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根本出路。都江堰日升奇异果合作社,引入外资公司,与国际市场直接对接,有完善的产业链条,有延伸的市场末端,这为我们提供了借鉴。 统筹公共服务,务求更高效 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是城乡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市场无法解决基本公共服务的问题,在基本公共产品供给层面还需另辟蹊径,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制。成都在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着力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通过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向农村地区延伸,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使公共资源得到了经济地使用。 近年来,成都市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着重实施流程再造、投资体制、管理制度和公共财政“四项改革”。但是,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的内涵,远远不是少盖几个章,少跑几趟路这么简单。政府应该是服务型的政府,极端一点说,人从出生到棺材,政府都要提供相应的服务。而在协调利益关系,平抑利益分化等方面,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并没有到位。 成都在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以前只有城镇居民才享有的养老、医疗、最低生活等社会保障制度开始向农村延伸,并在全国率先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药品“两网”建设,这些措施的实行,大大提升了农民的生活质量,统筹效力初显。但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民享受到的社会保障远远没有完善,邛崃羊安镇一位干部说,明年羊安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要为农民们办保险。 这说明,为城乡提供公平的基本公共服务依然任重道远。成都的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应当将公共服务体制纳入整个大制度安排中,明确总体设计,提供更加丰富的公共服务产品。 成都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正是顺应了中央提出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省委八届八次全会强调的“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的要求。我市一些地区用统筹的办法,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包括自然资源、资金资源和公共资源,使发展不留后患,更好更快。这些做法给我们以启迪,值得认真思考和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