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滨街道试点规范街头小摊 “街头游击队”穿正规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5日10:37 青年时报

  长期以来,城管与流动摊贩一直上演着“猫捉老鼠”的游戏。规范小摊小贩有没有什么灵丹妙药?“马路游击队”靠堵就会绝迹吗?有没有既方便百姓生活,又符合现代化城市风貌的更人性化的摊贩管理办法?从3月1日起,杭州的湖滨街道在辖区专门设置了32个擦鞋点和修车摊位,让这些“街头游击队”穿上了正规装。

  几天来,记者走访了杭州马路摊贩较集中的龙翔桥等地,并与有关管理部门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管理部门:人性化方式管小摊贩

  杭州市城管执法局局长赵荣福毫不讳言执法队员跟小摊小贩是“猫与老鼠”的关系,并承认在整治小摊小贩上执法局耗去了大量的人力资源。不过,他表示,执法局从2003年就开始转变执法思路,开始用“疏堵结合”的人性化方式来应对城市小摊贩。

  像龙翔桥魏广友的便民擦鞋摊,就是执法局疏堵结合的产物。“自行车修理、补衣摊、擦鞋摊都是市民需要的服务,你去堵他们,不让他们摆摊,永远也堵不住。让这些游击队成为正规军,不仅能有效减轻我们的工作压力,更重要的是方便了市民的生活需求。”

  赵荣福看来,对待小摊小贩,在城市不同的区域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他把城市管理分为3个区,最里层的是“严控区”,如西湖风景区、武林广场商业圈等,这类区域代表着城市形象,同时在交通等方面的作用也很重要,因此严禁摊贩设摊;第二类区域为“控制区”,比如城市的次要道路、背街小巷等,此类区域住宅集中,市民有这方面的需求,因此经过他们的同意可以设一些便民服务点;第三类区域为“一般区”,指城郊结合部等地,此类区域与外来务工人员联系最紧密,应放宽限制,有需求的地方就可以设摊,政府部门做好服务工作。

  不过,赵荣福说目前执法局的“疏堵结合”只是“试验阶段”,执法局并没有摊点的审批权,他们只能依托街道、社区来开展这项工作。“这其中有些街道愿意做,有些街道并不愿意。”

  杭州市的另外一个城市管理部门——杭州市城管办在对待这个问题上又是如何想的,有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呢?

  杭州市城管办翁文杰副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上海日前也打算出台城市设摊导则,进一步规范街头小摊点。这个措施标志着城市管理理念的转变,是件好事情。至于杭州,现在还只是由执法局牵头试点性地推行,比如湖滨街道设立的第一批便民服务点。我们准备看看这些试点的效果,假如确实行之有效,我们将会向上级报告,像上海一样,以法规的形式将城市流动摊贩规范起来。”

  擦鞋匠:5年“游击队”一朝转正

  杭州延安路龙翔桥段,杭州人流量最大的地方之一。

  记者在3月2日下午2点左右来到此地,首先被一群卖鞋的人叫住;往前走十来步,一个写着“签字”的摊子出现在眼前;再向前几步,有人高高地举着冰糖葫芦在叫卖:“冰糖葫芦!2块一串!”

  在龙翔桥公交站的进口处,记者看到了头戴“便民服务”蓝色小帽的擦鞋匠魏广友。魏广友很热情地向我招呼,他笑呵呵地拿着自己的便民服务证说:“我们现在是合法的啦。”魏广友是安徽人,刚刚3天前,他从一个有5年历史的擦鞋“游击队员”转正为街道的便民服务员。

  5年前,魏广友到杭州,买了辆自行车全城转了两天,就瞄上了龙翔桥这块宝地,照他自己的说法:“擦鞋这活,你在人少的地方肯定没饭吃。”

  不过自从“扎根”龙翔桥后,他跟城管执法人员就没少打交道,甚至是“每天都要打一次照面”。对魏广友来说,能否在城管到来之前顺利溜走,他的自行车是否听话就很重要。有一次就是因为骑上车后自行车的脚踏一滑,结果被城管逮了个正着,全套工具被没收,一连好几天都没活干。

  魏广友说自己也不想每天提心吊胆地干活,毕竟“弄来弄去太累了,对家人和小孩也有不好的影响”。

  这个春节回杭州后,魏广友终于可以安心地在龙翔桥当擦鞋匠了。在经过街道城管科的审批后,魏广友们就穿着统一的“便民服务点”的服装正式上岗了。

  魏广友告诉记者, “现在工作更安心,更有劲。”

  城管队长:至今还不能安心

  王自刚是杭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湖滨中队的中队长。记者找到他时,他正在忙着给手下派任务:“赶快赶快!刚才有人说又有冒充的摊子摆出来了,你赶紧去看看,真的这样的话,赶紧把假摊子拿下……”

  王自刚介绍说,魏广友们的正规擦鞋摊是湖滨街道刚刚推出的第一批“便民服务”试点。先把一部分熟悉的、容易管理的小摊设成便民服务点。第一批主要是擦鞋摊和缝衣摊,擦鞋摊主要是外地人,缝衣摊主要是本地一些中老年人。按规定他们每人交城管费90元,街道城管科向他们发放“便民服务证”、椅子和统一服装,他们每天只需上交2元卫生费。

  对于“便民服务点”的作用,王自刚还不是很有底:“现在还很难说,毕竟这只是第一步,我们现在是一步一步来,下一步我们决定把这周围卖气球的人摸一摸底,设立几个卖气球的正规摊点。当然了,像卖羊肉串的、算命的这些摊点要坚决取缔,他们对市容的影响很大。”

  记者手记

  每次看到那些挑着担子、推着小车的小贩们在街头狂奔,就知道:城管又来了。这样的场景,总让人心生慨叹:城管这样做为了城市的洁净、市容的整洁,但事实上,效果并不佳,老百姓不领这个情:每次冲突,人们似乎总站在摊贩这一边,指责城管执法,而那些随处乱设的小摊点也并没有得到根治:这里被赶,换个地方照样摆,于是乎,城管和小摊贩们之间这种“猫捉老鼠”的游戏就天天上演着。

  屡禁不止,自有禁不住的道理。街头每一个摊点的背后,都维系着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的生计,城管没收的,也许就是这个家庭的希望;小摊小贩都赶走了,市民买个针头线脑、补个鞋子也许要跑到大商场,多出许多不便。由此看来,虽然不起眼,这些街头小摊点还是少不了的,往浅里说,是便民利民;往深里说,还是体现一个城市的包容性。城管的执法之困,就折射出这一点:百姓有需求,小贩们可以谋生,政府还能少安置些失业人员,只要引导得当,何乐而不为?生存权和面子孰轻孰重?

  湖滨街道的做法和上海的“设摊导则”让我们看到:堵不如疏,古训中自有大智慧。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姚红梅 叶涵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