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生这样的社会实践糊弄谁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6日08:49 红网
哈尔滨市要求中小学生在寒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帮父母做家务,也可以到社区、单位从事公益活动,开学时要交一份实践报告,落款要有父母签字或社区、单位的公章。有些学生是真做了这项作业,家长也认真地写了评语。但有些学生没有参加过社会实践,家长觉得没必要,社区不支持,学生只到社区盖了个公章“交差”,老师也不追究(3月4日《哈尔滨日报》)。如此“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社会实践,到头来究竟糊弄了谁? 社会实践本是好事,但有些学生怕事,这也好理解;有些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这就有点糊涂;社区干部居然把学生撵回去,嫌他们多事,这几近于失职;老师开只眼闭只眼,就因为这样的社会实践不计入总分,这更是一种“只顾学生一时,不管学生一世”的近视短见。最后,在学生、家长、老师和社区干部的共同参与下,完成了一次弄虚作假,把本来有助于学生进步的好事,变成了怂恿与教唆学生造假的坏事。虽然这只是哈尔滨中小学生寒假的一个社会实践作业,但反映的却是学生培养过程中普遍遭遇的一大尴尬。 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这道理谁都懂;学生不光学业要好,还要全面发展,这道理谁也都懂;学生只能学好,不能学坏,这道理更是没人不懂。但当考试成了唯一的指挥棒,成绩变成硬道理,一切这样那样的道理,就都成了可有可无的小道理。知行分离了,本末倒置了,轻重失衡了,是非混淆了。学生有蹓冰、玩电脑的兴趣,但不想为公益事业尽点义务;家长有送孩子补课、学琴的时间,但没空陪孩子参加一点社会实践;社区干部苦于公益事业没人干,却又怕在组织孩子时招惹麻烦;老师乐于把学生往题海里赶,却对学生异化成考试机器视而不见。尤其是当社会诚信缺失,人人都在为“我们还能相信谁”而困惑时,这失信的背后,难道就没有家长、老师和社区干部诸如此类对弄虚作假的怂恿与教唆?人,毕竟是教育与环境的产物。 看起来,这“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社会实践,似乎只是糊弄了老师;其实,老师并不真傻,他们只是“难得糊涂”,真正糊弄的似乎是社会实践活动的决策者。但这决策又为了谁呢?为了让学生能走向生活、接触实践、熟悉国情;为了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还能提高能力,真正成为社会和未来有用的人。如果糊弄的是这些学生,其实也就糊弄了整个社会、整个未来。但愿这样的蠢事,学生、家长、老师和社区干部,谁也不要再做了。 稿源:红网 作者:慕毅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