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娃”催火沈早教市场 沈阳本地企业频开分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7日07:58 辽一网-华商晨报

  新闻背景:从正月初一到初八,沈阳6家医院比去年同期多接生了100多个宝宝。据有关部门预计,今

  年沈阳出生的新生儿有望比以往多出1万。金猪娃们的结队到来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影响,婴幼儿早期

  教育显然就是这次婴儿潮的受益者。

  五个还不到两岁的宝宝围坐在标准的降落伞中间,圆睁着眼睛忽闪忽闪的,用小手比划着和家长进行

  交流,家长和老师拉动降落伞上下起落,宝宝们背靠背,不断地变换姿势,乐得前仰后合……

  眼前的这些宝宝并不只是在玩,而是在接受着生命中第一次学习,类似的早期教育方式近期在沈阳

  日趋风行。

  随着两年来沈阳新生儿出生率的提高,家长们对孩子的培养已经提前到了0岁,正是这种意识催生了沈

  阳的早教行业。

  日前,记者从金宝贝、东方爱婴等针对0~3岁宝宝的早教中心了解到,他们对2007年沈阳的早教市场

  相当看好,纷纷有了开分店的打算。另外,记者还发现一些外地早教品牌也准备在沈阳落户,眼下正

  在进行紧张的筹备工作。

  孩子们喜欢上了早教课

  一个硕大的降落伞在老师和家长的手中,不断变换着造型,五六个连走路还不稳的宝宝在降落伞中

  ,一会伸手去抓五颜六色的泡泡,一会跑到降落伞边上拉拉妈妈的衣襟。

  在金宝贝的早教课上,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家伙进入了记者的视野。别的小朋友都按照口令做着动作

  ,只有他好像没那回事似的,自顾自地在降落伞中间玩耍。但是授课老师并没有强迫他,而是继续用

  英文跟大家进行着交流,并且变换着不同的造型、不同的声调,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

  家长们的热情似乎比孩子还要高,完全按照老师的指令做着各种动作,一会向东倒一会向西倾,一

  会站起来上下拉着降落伞,一会坐下来和孩子一起拍手唱歌……

  一节课下来,很多孩子显然都没玩够,舍不得离开活动室。家长王女士告诉记者:“每次来早教中

  心都得半天时间,正课结束后还得陪着她在这里玩上一阵,但我并不觉得累反而很开心。”

  早教课并不只是做游戏

  记者从沈阳各早教中心了解到,0~3岁孩子的早期教育以宝宝潜能开发为主,基本是根据孩子的月龄

  特点进行的。0~6个月大的宝宝可以上游戏课,以适应刚刚降生的新环境为主;6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和

  外界进行简单的手势和面部表情表达和沟通,并且可以听简单的音乐;16个月以上的宝宝,联想力和想

  像力已经开始发育,可以上艺术课包括美术、音乐等等;外语的学习要从听开始,宝宝在母体的时候已

  经可以听到妈妈的声音,因此在0~3岁各个发育阶段有针对性地和宝宝进行双语交流,可以帮助宝宝奠定

  良好的学习外语的基础。

  联合国在沈推广0~6岁一体化教育

  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教育厅已经决定将学前教育延伸至0~3岁婴幼儿,实行0~6岁一体化的婴幼

  儿教育。沈阳市教育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还向记者透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曾在沈阳搞过试点,推广0~6

  岁一体化教育。该项尝试已经于2005年底结束,目前进入正式推广阶段。

  据该负责人介绍,目前沈阳的早期教育还处于发展阶段,考虑到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发育特点,主要

  采用亲子教育的方式。“我们曾经组织过全市统一的婴幼儿教师培训,根据不同月龄孩子的特点选择

  一些游戏和活动项目。”该负责人说。

  早教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创办这个早教中心,是因为我的孩子当时太小没有地方玩,整天待在家里对外界接触太少。”金

  宝贝早教中心总经理尹勇哲说:“而事实上0~3岁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学习能力,只不过他们的学习方式

  特殊。”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沈阳市的早教机构总共不超过30家,其中招生人数较多、规模较大的有

  七八家。

  东方爱婴总经理董誉告诉记者:“现在我们在沈阳有3家分店,每家有宝宝400多人,总计1000多个

  孩子,今年打算开第4家店。”

  “目前沈阳家长对早教的认知度还落后于北京、上海等地区。但从去年开始,随着新生儿出生率和

  人们认识程度的提高,早期教育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金宝贝早教中心总经理尹勇哲说,“

  我们去年5月份在沈阳开第一家店,现在已经发展到500多学员,今年打算开第二家店,预计可容纳

  1200个宝宝。”

  另外,据业内人士透露,亲亲袋鼠、创意宝贝等国外早教品牌连锁机构也将入驻沈阳。现在他们正

  在进行紧张的筹备工作,预计今年也可以投入营业。

  采访中,各早教中心负责人普遍表示,2007年沈阳早教市场将更加活跃,尤其是针对0岁小宝宝的班

  型会相对增加。目前各中心都在对自己的服务项目进行更高层次的完善,力图以差异化和选择性来赢

  得更多的消费者。

  本报记者 冯美琳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