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代表、委员要从普通性问题出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9日09:14 四川在线

  全国“两会”已经开幕,代表、委员都在积极献言献策。除了会议发言,小组讨论外,还要递交议案、提案。

  不知各位注意了地方的报道没有,在一些地方的报道中还突出的报道了本地的代表、委员将在”两会”期间,为如何发展本地经济、本行业的工作“跑”有关部门,要资金,要政策,要项目。而有些地方的代表、委员散会后,向本地汇报“两会”精神时,也是大谈特谈如何利用“两会”争取了多少资金,多少项目等。在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中,也是紧紧围绕着本地、本行业的情况提。

  应该说,这些做法似乎无可厚非。一,代表、委员只能够就自己熟悉的情况发言和献策。自己熟悉的莫过于本地、本行业的情况。二,代表、委员都有自己代表的地域或者界别,不代表本地域、本界别说话那又代表谁说话呢?三,本地、本行业也的确有情况要反映,有问题要解决,如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水的问题等。

  但有些做法就值得商榷:

  一,无论代表、委员是代表哪个地域或者界别的,首先都是代表全国的。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就像我们有些是共产党员身份的作家或者是军队的歌手一样,首先是共产党员,然后才是作家或者首先是军人然后才是歌手一样。所以,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无论是考虑问题,还是提出问题都要从全国或者全局性的角度出发。不要闹出我知道一位地方的属于新华书店的政协委员纯粹从新华书店的业务发展角度出发撰写了一份要求取缔书摊的提案的笑话。

  二,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的职责就是参加全国“两会”。因此,集中精力开好”两会”是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唯一任务。如果不把“两会”开好,去搞”跑部前进”那一套,那就本末倒置了。再说,作为代表、委员还要做与代表、委员身份相符的事情。象”跑部”这类事情本身就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符,这是我们制度建设中的薄弱环节或者说是不健全引起。代表、委员的职责应该首先是指出来这不行,然后建言献策,帮助党和国家完善制度,堵塞漏洞,而不是同流合污,甚至推波助澜。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