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长春:相信四川能在西部脱颖而出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0日05:58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李长春同志参加四川代表团第四次全体会议侧记 据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 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参加了四川代表团的审议。会场上气氛活跃,李春城、尧斯丹、戴鸿等代表先后发言,就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和谐文化建设、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等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李长春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仔细记录发言要点,不时与代表们讨论交流,并就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大力加强和谐文化建设,进一步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等发表了意见。 柳吐翠,春又回。3月北京,春光无限好。 9日,四川代表团驻地京西宾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周永康来到这里,参加四川代表团第四次全体会议,话民生,说发展,同绘四川美好明天。 下午3时,如雷掌声中,李长春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四川代表团团长杜青林和省委副书记、省长、四川代表团副团长蒋巨峰陪同下走进会场,尧斯丹、张东升代表向李长春献上洁白的哈达,李为国代表用羌族习俗为李长春“挂红”,送上吉祥和四川人民的美好祝福。 百姓生活、又好又快发展、和谐社会,在这个春日的午后,成为京西宾馆会议厅的美好旋律。 我对四川有三个深刻印象 同样是春天,同样是全国人代会,三年前的2004年,李长春曾来到四川代表团,与四川代表共商国是,并在一个月后把足迹印在了四川大地。对那次“缘分”,四川代表记忆犹新,李长春记得更清楚。他深情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称“四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难忘,非常美好的印象!” 三年过去了,四川变化有哪些? 杜青林代表四川人民向李长春汇报:全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进展。“十一五”开局之年,生产总值8638亿元,增长13.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07亿元,增长26.6%;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民族关系团结和睦,社会政治保持稳定…… 对四川人民抒写的“十五”篇章和“十一五”蓝图第一笔,李长春明确肯定:“四川这些年来同全国一样,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说了总体评价,李长春再细说“三印象”: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十五”平均增速11.2%,“十一五”良好开局,很多经济指标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都加大了投入,有些力度比全国的平均力度大;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有新突破,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意识强烈,成效明显。 民生,是这个春天最温暖的话题。四川百姓的生产生活,李长春最关心。 “有电视机和收音机但收不到节目的情况还有吗?你再详细说一说。”当甘孜州委书记尧斯丹代表发言时,李长春一边记录一边与尧斯丹对话: “偏远一点的乡、村,还没解决电的问题,所以看不了电视。” “你们有什么规划?怎么解决电的问题?” “报了项目,水电、太阳能一起上。” “电的问题,省里面有什么安排?除了看电视,还有农业机械、生活照明用电,要综合考虑。” 除了关心“看不到”的困难,藏区群众看电视“看不懂”、“听不懂”的问题也让李长春牵挂。“今天也算是个现场办公会吧。”他当即提议,在四川设立一个译制中心,把优秀的影视作品译制成少数民族语言。 教育,最大的民生之一。四川率先实现了农村义务教育全免学杂费,三十多万辍学儿童重返课堂……来自一个财力尚不充裕的农业大省的远见卓识,让李长春不断点头赞许。 对惠及千千万万普通民众的四川“十大惠民行动”,李长春相信:这一定能在解决四川民生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 由“大”到“强”符合四川实际 2004年两会上,李长春曾寄语成都:作为中心城市,要把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和发展。 3年过去,李春城代表带来了成都的新消息:探索城乡统筹,构建中西部发展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战略高地,成功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成为国家软件外包基地,西部会展之都建设顺利推进……成为全省积极推进“四个跨越”的一个缩影。 成都以及全川的良好发展局面让李长春十分欣慰。他认真地记录下成都的新提议——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并表示将向有关部门转达。 柯尊平、杨泉明、戴鸿等代表都提到了区域间发展失衡的话题。柯尊平建议国家对西部教育事业予以更大倾斜,戴鸿呼吁推动革命老区脱贫致富。李长春一一记录并指出,向农村倾斜、向少数民族地区倾斜、向革命老区倾斜、向贫困地区倾斜,这些意见都很好,国家也在这样实施。 “四川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省。”李长春细数四川优势——人口大省、西南重镇、经济大省、科技大省、教育大省、农业大省、文化大省、资源大省,“四川提出‘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实现‘四个跨越’,在四个方面从大省转为强省,非常符合四川实际”。 如何实现跨越?李长春指出,要继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实现四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四川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 高增长、高效益、低通胀、人民得实惠最多……代表们这样评价2006年。李长春表示赞同并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通过几年的提高认识、完善政策,逐步在各个方面取得成效,去年是比较集中地展现科学发展观成效的一年。希望四川的干部群众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在继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上狠下功夫。 针对四川的科技优势,李长春强调,四川是西部技术基础比较好、科技力量强、教育发达的省份,应该为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作出贡献。像四川这样有条件的省,要围绕自己的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的发展方向,确定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加大支持力度,加快构建自主创新体系。 欠发达地区如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发挥后发优势?李长春指出,要从引资转向选资,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环境效益最大化的要求选择外资。既注重不断增加固定资产等物质财富,更要注重无形资产、知识产权的积累。要注重衡量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比重,特别是本土企业高新技术产品。 “总结沿海地区改革开放的一些好经验,避免他们走过的弯路,发挥后发优势,使我们又好又快地发展。”李长春热切寄语。 四川文化建设要走在全国前面 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代表讲起去年剧院到基层巡演的见闻,让他最揪心的是,很多县区基本没有公共的演出场地,有的剧场是解放初期产物,甚至已成待拆危房。 “看着农民工在商店门口眼巴巴地看电视,深深感到他们对文化的强烈渴求,深深感到繁荣基层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戴鸿、陈志坤等代表的发言也直指基层文化服务的欠缺。 李长春接过话头指出,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是加强和谐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十一五”期间,中央将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正如大家建议的那样,公共文化服务就是要重心下移,向农村倾斜,向西部地区倾斜,向少数民族地区倾斜,向贫困地区倾斜。 推进文化建设需要法制护航。钮小明代表建议加快社会主义文化法律体系的建设,李长春表示赞成。 “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加快和谐文化建设。”李长春指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建设和谐文化,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新观点,也是重要的理论创新。 加强和谐文化建设,要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发展公益性的文化事业。李长春再次针对有的代表提到的甘孜州一些地方电视和广播“看不到、听不到,看不好、听不好,看不懂、听不懂”的问题,言辞恳切地说:“要让全国所有通电的、20户以上的自然村,做到村村通电视。广播要做到全覆盖。” 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另一个重要任务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三年前春天那次四川之行,李长春给四川留下了“文化体制改革上先行一步”的嘱托。我省新华发行集团等企业的改革实践给李长春留下深刻印象。他指出,发展文化产业,首先面临的是改革问题,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阶段,四川作为“不是试点的试点”省,取得了成效。希望四川继续探索,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普遍展开的时候继续走在前面,形成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集团,在文化市场中起到主导作用,并进一步成为文化领域的战略投资者,去重组其他国有的文化资源,尽快以股份制的形式,转企改制,进入文化市场。 李长春指出,和谐文化建设还有个文化创新的问题,既包括体制创新,还包括内容创新、业态创新、形式创新。要按照“三贴近”原则,加快文化创新。既要进一步繁荣传统的文化产业,还要大力发展网络、动漫、文化创意等新兴文化产业。 李长春特别厚望四川文化产业:“文化产业蕴含着巨大的潜力,也是重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希望四川在文化创新上走在全国前列!” 春光融融,谈兴浓。对每个代表的发言,李长春都认真记录;对代表们的每一次掌声,李长春都鞠躬致谢…… 两个多小时过去,李长春再度寄语:在历届班子打下的基础上,四川一定能迈出更大步伐,在西部地区脱颖而出! 这又是一个春天的嘱托! 四川日报集团特派记者 刘成安 方晓哺 谭江琦 胡敏 尹钢 邹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