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义务植树基地的十年变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1日03:12 燕赵晚报

  本报记者张晓影沐雨刘青实习生卞静/文省城西北部的小壁林场,是省会最大的义务植树基地,也是目前最令石家庄人骄傲的绿地之一。其实,就在十年前,它还是一个树木大量死亡的枯疏林地,它的发展,可以说和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开展息息相关。

  [现场]好一片“绿色肺叶”

  ;出省城向西北行驶约25公里,黄壁庄水库下游,就是省会市民津津乐道的小壁林场了。这片林子处于石家庄上风口,用林场管理处主任靳广恩的话说:“是石家庄的一片肺叶,绿色的肺叶。”

  3月6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记者赶往小壁林场,汽车驶出市区20分钟左右,记者看到越来越多的树林,很快,我们的车驶进了一片茂密的林场。除了用于车辆、行人穿行的弯曲小路,林场被无边无际的树林所包围。乔木、灌木未加人工修剪地高低错落着。每隔不远,就有一小块刻有纪念林、友谊林、环保教育基地等红字标记的石碑进入视线。在林区管理处的院内一下车,记者不由自主地深吸一口气,这里的空气是那么新鲜。

  虽然还不到树叶发芽的季节,但林场中却有不少绿色,那是常绿的柏树、松树和云杉。管理处主任靳广恩介绍说,这里有40多种树木,除了这些四季常青的松柏外,还有耐旱的速生杨,柳树、香花槐;金银花、沙地柏、丁香等,这些树不仅耐沙、抗旱,而且生态效果好。

  林中不时有鸟儿飞翔鸣叫,据说,这里有各种鸟类100余种。在林中,流淌着两片清澈的湖水,湖中鱼儿在快乐地游泳。漫步在这片林场,真有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靳广恩自豪地说,这里可以称作石家庄西北距离省会最近、水源涵养最好的鸟类栖息地。他说,这片林子的面积是1万亩。

  [回顾]10万市民小壁林植绿

  究竟有多少人多少单位在小壁林场参加过义务植树呢?靳广恩说,石家庄市区内几乎所有单位都在这里参加过义务植树,每年,都有上万人参加。从1998年开始,小壁林义务植树整整8年,参加义务植树的人数应该在10万左右。

  大型的义务植树活动,都是市政府集中采购苗木,统一安排单位参加。还有一部分是一些社会团体、单位及个人主动前来的。这部分约占义务植树总人数的一成左右。

  媒体是义务植树的一支重要力量,每年3月的植树节,他们都会组织大量读者到小壁林场植树。

  还有一些企业和社会团体,一方面为了绿化祖国,一方面为了树立自己的企业形象,也会选择植纪念林这种有意义的方式。石家庄日报社员工左先生同学聚会,就选在小壁林场栽植了一片“学友林”,车辆厂厂庆没有大宴员工,也栽植了一片纪念林。此外,“青年林”、“公仆林”、“工人林”、“学生林”、“统一林”等,各种纪念林不一而足,至今,小壁林场已经有了不下30多个纪念林。

  靳广恩说,十年来,石家庄人义务植树的热情越来越高,个人植树者也逐年递增,目前,小壁林场还不通公交车,否则,这里的义务植树活动会更火。有这样一位市民,每年都骑着自行车到小壁林场植树,已经坚持了7年,今年他又早早报了名。

  [变迁]从白沙裸露到万亩生态林

  靳广恩介绍说,就在10年前,小壁林场还是另一番模样,小壁林场的发展,直接受益于义务植树的开展。

  小壁林场处于滹沱河畔,曾经水源丰富,过去,这里就曾经是石家庄的造林基地,种植着大量喜水的刺槐和柳树。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天气干旱,这里的纯沙地难以提供树木充足的养分,大量树木枯死,林区内沙土裸露,成了一片枯疏林地,严重影响了林区的生态作用。

  1996年,一场洪水袭来,沙土被大量冲走,大量树木被冲倒,当时,6400亩的林地,有3000亩地树木大量枯死,平均一亩地只剩不到十棵树,而正常应该是每亩200棵左右。昔日的绿色林场成为一片白沙。

  为了挽救这片宝贵的绿色,1998年,小壁林场开始了整体规划改造,被市政府确定为义务植树基地,开始了大规模的重建和发展。从那时起,每年,这里都有一半的植树任务由义务植树者来完成。

  1998年、1999年,每年义务植树3万株,2000年,义务植树6万株,后来增长到10万株、20万株,2006年,义务植树30万株。今年的计划是20万株,虽然数量比去年有所减少,但由于常绿树增多,价值高,投入增大,效果也会更好。政府对于小壁林场义务植树的投资也从10年前的每年十几万元,递增到现在的每年100多万元。成活率超过90%%

  市民在小壁林义务植树的成活率是多少呢?靳广恩说,超过90%%,以后将力争更高。而刚开始时,成活率仅在80%%多。

  记者惊讶于义务植树成活率之高。靳广恩补充说,其实,刚开始搞义务植树时,常有一些树种得不合格,有的坑挖得浅,有的行对得不齐,往往是植树的人走后,管理人员还得返工,返工率达30%%以上。可喜的是,这一情况随着市民植树意识及环保意识的增强有了变化,植树质量越来越高,从前年开始,所植的树基本上不再需要返工。而我们,也争取不辜负大家的信任,不辜负每一点绿色希望,尽全力管理好大家栽植的每一棵树。

  靳广恩说,由于义务植树者大多不具备专业栽培知识,因此管理难度相对较大,为了保证成活率,从2001年起,林场都是先把灌网铺到位,才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如今,小壁林场的生态作用已经显现。一是涵养水源,在林区,虽然受大环境影响,水位也在下降,但下挖最多不到10米准能出水,而在林场不远处的上游和下游,至少得挖30米才能有水。二是防风固沙,几年来数次灾害性大风,公路以西有的杨树被齐腰刮断,林场却没有这种现象;倒春寒之时,林场附近的庄稼也因林场的存在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说法]没有义务植树就没有今天的小壁林

  作为石家庄最大的义务植树基地,靳广恩对义务植树的感受颇深。

  靳广恩认为,可以说,没有义务植树,就没有今天的小壁林。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小壁林就是在全民义务植树的大背景下建起来的,30多年之后,小壁林毁后重生,又是建立在全民义务植树的基础上,所以,小壁林的发展,离不开全民植树活动。

  义务植树,不仅给小壁林栽种上片片绿色,造就了一片生机勃勃的希望之林。与此同时,这一活动培养了市民的绿化意识,对当地百姓也是深刻的教育。在义务植树中断的那些岁月里,小壁林的树木经常遭到一些群众的砍伐,而这一现象,随着义务植树的开展逐渐消失。每年上万市民的自发植树举动,当地百姓都看在眼里,他们说:“连市里人都这么爱护咱们这片林子,咱们自己更得保护好。”如今,小壁林已成为市民和当地村民共同珍视的美好家园。

  对于全民植树在全社会的意义,靳广恩也有自己的思考,他认为,具有绿化祖国和增强全民绿化意识的双重意义,而后者可能更为重要。

  他说,仅从经济和成本角度考虑,一个单位,如果带领员工来义务种树,除了租车,还要耽误至少半天时间,可能并不划算,还不如花钱雇人。所以,有些单位宁可缴纳绿化费,也不尽植树义务。但是,这样却丧失了义务植树的意义,使员工失去了一次参与绿化并增加绿化意识的好机会。

  靳广恩说,作为石家庄市民的义务植树基地,小壁林愿意随时满足市民的植绿护绿愿望,在不适合植树的季节,林场可安排志愿者参加浇树、施肥等活动;有的市民家里有树想移栽到小壁林,小壁林也随时接待,市民可提前打电话82209596预约。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