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有感“民生问题大于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1日12:00 光明网
林伟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困难再大,也要努力把民生问题解决好。”这是3月3日,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代表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说的。他还深有感触地说:“老百姓在我们心目中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分量就有多重。为老百姓谋利益,是我们的天职,做不到就是失职。”笔者对此也深有感触。

  古有“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之说,如今很高兴地看到甘肃省委、省政府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当头等大事来抓,心系群众,站在群众的角度和利益考虑问题。比如,“解决民生问题,必须首先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陆浩说,对甘肃来说,贫困面还比较大,困难群众相对多一些。解决好这部分群众的实际困难,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当务之急。甘肃连续三年对城市低保人员的生活保障标准每年提高10%,相应地提高了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职工伤残津贴标准。去年,甘肃省又集中力量办了五件事:在农村建立了低保制度;提高了农村五保户的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在城市低保人口和非职工人群中建立了合作医疗制度;解决了城镇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解决极度干旱地区的人畜饮水问题。像这样顺民心合民意,解决百姓实际问题的实事深得人心,就说明了甘肃省委、省政府真正地把百姓的温饱和冷暖放在了心上,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

  其实,重视民众,以民为本,这是我国政治思想中的宝贵财富。儒家先圣孔子日:“仁者爱民,尊君守礼”,认为安民是治国的根本。孟子则提出了“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思想。纵观古今,什么时候坚持了以民为本,则国富民殷,天下大治;什么时候背离了以民为本,则民不聊生,天下大乱。“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康乾盛世无不是保民安民使然。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陶渊明“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不仅体现了他们的高尚品格,更体现了他们民为贵、民为上的思想。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更要勤政为民,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就像陆浩书记所说的那样“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困难再大,也要努力把民生问题解决好。”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然而,时下却有一些领导干部仍然不把“民生问题大于天”当回事,对事关人民群众生活的“小事”不屑一顾,而只盯着大项目,只热衷于大手笔。他们认为:一是有个大项目、大工程摆着,不管它会不会见效益,都可为自己撑门面,扯虎皮,壮威风,当政绩。二是抓大事省事,而“小事”事关千家万户,琐碎繁多,无休无止,做起来耗心费力很麻烦,做完了也是对政绩无所帮助。三是抓大事可以树“形象”、捞好处,名利双收。而为老百姓做“小事”,非但得不到什么好处,反而需要奉献和付出。因此,他们以“工作忙”、只能管大事为由,不去管百姓的生活“小事”。事实上,这些只想政绩只抓大事的人,实质上就是那种只走领导路线的作风飘浮、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急功近利的人,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是难以实践“三个代表”的,是不配当领导干部和人民公仆的。因而,他们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分量有多重是可想而知的。

  “群众心中有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对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如何评价,是否在百姓心中有位、有为,百姓心中最清楚。正像陆浩书记所说的“老百姓在我们心目中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分量就有多重。为老百姓谋利益,是我们的天职,做不到就是失职。”但愿我们每个为官者都能成为亲民爱民、民喜民念的好官。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