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新农村]奇迹篇:十八湾村愚公移山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1日19:19 红网

  编者按:

  这是一个奇迹——

  为了立志改变山村贫穷落后面貌,吉首市十八湾村的群众历时4年,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一条5.2公里长的盘山公路,谱写出一首“当代愚公”壮歌。

  

  这是一个范本——

  “十八湾精神”产生于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实践,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群众的愿望,对于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这是一个感动——

  “十八弯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十八湾村不屈不挠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红网网友“呆呆呆熊”如此评价。

  红网为了更好地宣传“十八湾精神”,从即日起推出《大山里的新农村》之“奇迹篇”、“建设篇”、“思考篇”,今日推出“奇迹篇”:

  

  [大山里的新农村]奇迹篇:十八湾村愚公移山志

  龙银姐的眼泪脱眶而出,在这间腊肉飘香的房子里,所有人陷入了沉默。

  6年的前的一个晚上,她的丈夫麻国任撒手人寰,“把我埋在看得见公路进村的地方。”成了他最后的遗嘱。

  “他完全是累死的。”龙银姐说着一口地道的苗家话,语音低沉,眼泪浑浊。

  为了立志改变山村贫穷落后面貌,吉首市十八湾村160多位村民历时4年,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一条5.2公里长的盘山公路,谱写出一首“当代愚公”壮歌。麻国任是其中一位。

  “手可摘星辰”的十八湾村

  

[大山里的新农村]奇迹篇:十八湾村愚公移山志

  (这就是宁静、秀美的十八湾村)十八湾村位于吉首市西南部,社塘坡乡境内,座落在海拔700多米的高山台地上,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四面悬崖,地势险要,是一个纯苗族聚居村。十八湾原名天星寨,喻其山之高,离天之近,手可摘星。又因其路“大弯十八个,小弯九十九”而得名十八湾。

  和许多贫困村一样,十八湾人在追求富裕过程中面临一个最大的拦路虎——不通公路,以往十八湾人出行只能依靠一条在悬崖陡坡上踩出来的羊肠小道,是湘西最贫困的村庄之一。居住在高山之巅的十八湾人,要步行7.5公里的崎岖山路,5个小时才能在乡公路上搭乘汽车。喂的一头猪要变成钱,得六个壮汉才能抬下山去。山下的东西运上山,豆腐盘成肉价钱。老人有病,往往耽搁在半路上。他们种经济作物,多半都烂到田地里。山高路自险,即使号称最能爬山的湘西黄牛也常常摔死,该村村主任麻先忠家就跌死过4头牛。

  没有路,产业发展不了;没有路,危重病人不能及时救治;没有路,十八湾人只能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修通一条通往山外的公路,是十八湾全体村民最强烈、最迫切的愿望。

  谱写“当代愚公”壮歌

  

[大山里的新农村]奇迹篇:十八湾村愚公移山志

  (村民齐心协力在修路(红网湘西站提供))2000年初,十八湾村村支两委紧紧抓住村民想通路这一强烈愿望,决定启动十八湾公路建设,解决村民“行路难”。

  “那个时候,我们的热情可高呢!”村主任麻先忠手舞足蹈地介绍,“修路开始后,村里家家户户出钱、出米,全村男女老少都出动了,心齐得拧成了一股绳。”

  他还倒着指头举例说:“25名外出务工的青年在亲属的劝说下返村修路。在广州开车的麻和南,月收入5000多元,接到父亲的电话后,带着妻儿回村加入筑路大军。在修路的四年间,全村外出务工收入共计减少80余万元。”

  2001年5月,当公路修到了攻坚阶段,为了加快进度,村里的50多个青壮劳力抱着薄被,夹着稻草,挑着锅碗瓢盆,到悬崖下安营扎寨,吃的是村民各家各户从家中凑来的粗米淡饭,喝的是山涧泉水,住的是荒天野地,忍受着蚊叮虫咬。天麻麻亮就出工,天抹黑才收工。烧茶煮饭,全靠山崖上一股筷子大的泉水,连澡也没法洗。苦战110天,修通了山腰通往山脚的公路。

  据当地村民介绍,为了节省上工的时间,从坡顶直接下到工地,十八湾人修路过程中创造了“天梯”。党员和群众将几根杉树钉成梯身,硬杂木做成梯阶,在上面缠上拇指粗的尼龙绳、藤条、铁丝,再用铁丝将梯身绑在岩壁的灌木上。3级悬崖,3架长梯,最长的有12米,最短的有6米,架起三架长梯,顺悬崖而下,共三十多米,村民们每天就在依附悬崖扎就的长梯上上下下,危险而又悲壮,令人心悸。天梯架成后,村民从村里直接到工地节省了6个小时的路程。

  2002年9月,牯牛坡上和坡下的路修通了,但半山腰上的牯牛岭是一段长400多米、高达500米的悬崖峭壁。十八湾人实在是无能为力了,这时,吉首市交通局将一支参加过1828省道建设的专业施工队请上了牯牛坡。

  

[大山里的新农村]奇迹篇:十八湾村愚公移山志

  (陡峭的十八湾村公路)2004年1月,十八湾人不等不靠,不畏艰险,团结奋斗,一个仅有160余名劳动力,靠着钢钎、铁锹、锄头、雷管、炸药开山,靠着肩挑手抬、背篓、簸箕搬运的苗家山寨终于修通了通往大山外的公路。

  为了修好这条路,十八湾村举全村之力,除去人工、粮食和蔬菜,光炸药就用了11吨,钢钎都打熔了48根。十八湾公路是湘西目前工程最艰巨、地质最复杂、建设周期最长的一条村级公路。这条公路纵坡平均系数达9%,最高达17%,远远超过了村级公路纵坡系数不能超过6%的极限值。

  张春贤在任交通部长和湖南省委书记期间数次对十八湾精神予以高度赞誉。“我印象很深的是,湘西吉首市社塘坡乡十八湾村的群众,硬是在悬崖峭壁上,开出了一条5公里长的公路。他们那种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那种通过艰苦努力改变命运、改变生活现状的志气,正是湖南精神的生动体现。”

稿源:红网 作者:喻向阳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