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扮三陪女反贪”是对反腐机制的嘲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2日00:13 红网

  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市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孙桂华为捉拿贪官,曾3次扮演三陪女郎与其周旋。(3月11日《新京报》)——这成为最引人注目的“两会”新闻之一,在网络上引发了评议热潮。

  毋庸置疑,为了捉拿贪官而不惜牺牲个人形象,孙女士的行为值得人们尊敬;但是,这种“扮三陪女反腐”的反腐败方式,却又让人实在高兴不起来。纵览全球反腐败实践,“扮三陪女反腐”恐怕都属于剑走偏锋的罕见方式之列,而如此这般以牺牲反腐官员个人尊严为代价的剑走偏锋,原本并不必须,如果我们的反腐败机制足够完善的话。

  换句话说,在某种程度上,孙女士的克尽职守,几乎是对当前反腐败机制的一种嘲笑——“扮三陪女反腐”由于太没有技术含量而将反腐瓶颈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个瓶颈就是:不能使用法律与制度的方式从根本上遏制腐败和惩治腐败,反贪部门所能做的无非是挂一漏万地清除腐败土壤上不间断生长出的腐败杂草,而且拔草的规模与速度远远不及杂草丛生的规模和速度。最后的结果是:越反腐败,腐败越多——反腐败的“硕果累累”,搞腐败的“前腐后继”。

  根据《中国经济时报》统计,2006年一年间案发并受到查处的省部级官员共计12人;据《财经》统计,2005年中国官方正式公布的新查处及继续处理的省部级高官共15名,其中13人牵涉腐败犯罪;这个数字在2003年为13名;2004年为15名。省部级高官尚且如此,基层官员腐败更是自不待言。可见,腐败行为并没有因为中央反腐败力度的逐年增强而偃旗息鼓,相反却“斗志昂扬”。最近,一项名为“谁妨碍了我们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民本中国之十大障碍问卷调查”的公众调查结果显示,“权力缺乏监督、腐败猖獗”仍然位列第一。

  事实证明,反腐败光有决心不行,更要有手段,要能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从退路上切断腐败。与越来越隐蔽、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的腐败行为相比,“扮三陪女反腐”这样的反腐败手段,无疑也太“小儿科”了。以前,曾经发生过“高尔夫反腐”(从打高尔夫球这种高消费中顺藤摸瓜抓腐败分子)、“媒体反腐”(通过媒体报道而查处腐败分子),乃至“小偷反腐”(小偷到贪官家去行窃无意中使腐败现行),这些与“扮三陪女反腐”的共同特点是,都只能治标不能治本,都只能打苍蝇不能打老虎,因为普适性不强而对贪官的震慑力极小。

  本应作为主力阵容的制度反腐方式不上场,却靠非制度反腐这个花哨而杂乱的替补阵容打主力,打赢反腐败比赛的可能性当然小,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其实,关于“制度反腐”,大家已经提了很多,比如提高反腐机构独立性,让反腐机构脱离地方政府,经费由中央统一拨付;比如实行官员财产申报制;比如增强行政透明性,为权力划定边界,把评价官员的权利归还民众,等等。我们只是期待,政府能够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借鉴国际反腐先进经验,突破反腐败瓶颈,从而把反腐败工作从单纯治标带入更加治本的新境界。

  观点撞击:

稿源:红网 作者:舒圣祥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