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邢台学者建议邢台改名"邢州"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2日03:14 燕赵都市报
本报邢台电(记者张会武)“邢台有望改成邢州了”,当这个帖子出现在网络上时,立即引起公众注意,许多邢台市民对此见仁见智,有学者认为:名字的改变只是一种表面的东西,其背后蕴涵着资源整合的理念。 ■网上帖子 网上帖子是由邢台三位学者翁振军、赵福寿、刘顺超起草的《从历史角度谈邢台市更名问题》,三位学者在建议中称,学术界通过论证,认为“邢”字是由井、邑二字合拼而成。邢地的最早地名是“井”,即井方,井邑,井地。商周时期甲骨文和金文中的井字,大都和邢地有关。西周成王封周公子为邢侯,建邢国,这证明邢作为古地名,至少已有三千余年历史了。此后,随着更朝换代,邢台的地名几经变更,如元代为顺德,明代为顺德府,一直延至清末。但作为市一级建制,未用过“邢台”这个名。而这个名,只在县级建制中用过。1945年,邢台解放后,日伪时期的顺德道改为邢台市,这是邢台首次建市。此后60年,邢台市曾建过市、建过县,称过地区、专区,地区管过市,市管过县,地市也曾同级并存等等。 3位学者表示,从历史角度分析,邢台市这个名称,存在诸多不科学、不准确的弊端,有悖于标志的排他性,符号的个性化,“通名级别混淆、专名相互交叉。”如果仍从历史角度选择市名,以“邢州市”取代“邢台市”为最佳方案。 ■改名理由 学者们认为,以“邢州市”取代“邢台市”实乃最佳方案。首先,该市历史上曾称邢州,使用周期达六百余年;其次,邢州市名仍含邢字,该字为邢台市之根,已有几千年历史,学术性强,知名度高;其三,邢州市和邢台市仍存在联系和延续关系;其四,我国以州作为专名组成部分的城市很多,如广州、郑州、福州、温州等等。在我国历史上大部分单字化的地名,只要建过州的,均加州字成为二字化地名,这是汉字地名发展史上一条普遍规律。学者们认为,改名还可以消除政区地名中垂直重名现象,“一提到邢台,就牵涉到三个级别不同,互为上下归属关系的地名:邢台市、邢台县、邢台市区。邢台市包括19个县市区,当然也包括邢台县,总面积为13367平方公里。邢台县是邢台市的辖县,面积1983平方公里。邢台市区是邢台市政府的驻地,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城区,只不过几十平方公里。”当然,“通过改名,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同音谐音造成的误会和误写,提高政区地名的文化品格。” ■网上热议 该建议一经在网络上传播,立即引起诸多网友热议,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质疑者亦有之,网友“DenisMagic”认为,“没感觉邢台有什么不科学的地方,改名在我看来是劳民伤财。”也有网友认为,“领导为之,文人附和,百姓从之,只要不把邢字改掉,改什么都可以。” 建议人之一、邢台市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办公室主任刘顺超认为,改名的背后其实蕴涵着资源的整合。刘顺超认为,自隋代设置邢州始,经盛唐到元朝八百多年,邢台一直是河北南部的中心城市,进入“十一五”规划发展期后,地区间、城市间的竞争力快速提高,“一体化”成为各个地区间整合优势。邢台县、沙河市、南和县、任县、内丘县处于太行山东麓的一个“金三角”地区,以邢台市城区为中心,在方圆二十五公里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城市群落”。完善“一城五星”的发展格局,从而实现“邢州一体化”。 针对网络上出现的不同声音,刘顺超认为,“这很正常,它表现出公众对城市的关心,它有利于政府或有关部门在作出决策前充分考虑各方面利益。对该话题热议,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这个城市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再认识,再梳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