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最大的泄密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2日04:27 浙江日报

  在沪上一家外资企业工作了3年的庞小姐,最近开始考虑辞职了,原因是公司内部通过网络技术对员工个人信息的监控令她十分反感与紧张。

  “MSN、QQ,通过这些聊天工具在公司电脑上与人交流就像拿着个喇叭在广场上吼。”庞小姐说,公司的网管会清楚地看到她们的聊天内容,然后汇报主管。“几时几分上了什么网站,都有记录,更恐怖的是,发的E-MAIL会通过公司网管中转,还谈什么隐私?!”

  触发庞小姐加快去意的导火索是,她一直在准备跳槽,为防止简历被网管发现,她特意将简历上的名字改成了一个公司内无人知晓的英文名。“前几天趁大家下班,我偷偷打印了一份,但是竟然不知道这份文件被传至哪一个打印机打印了。”庞小姐找遍了办公室内她所知道的打印机,但是没有找到这份简历。

  惴惴不安等待一晚,第二天她提早到了公司,结果看到了简历的第二张,“第一张不知哪里去了,显然有人已经发现,如果上面追查,很快会锁定是我的计算机打印的。你知道,外企对员工忠诚度是很重视的,这可怎么办?!”庞小姐一脸不安。

  而深圳的魏先生的遭遇也很糟糕,他刚在新东家试用三天,老东家就找到了新东家反映他工作能力问题,并说临走时还带走了公司很多东西。这些当然都是诬告,但魏先生奇怪的是,他跳槽的单位,老公司又是怎么知道的?查下来竟然是社保卡泄密,老东家通过他的社保卡号码进入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网站,发现了他新投奔的公司名字。

  互联网信息安全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随着电子支付交易的流行和网上银行金融交易的拓展,如何防止在线身份被盗,保障电子交易的安全日益突出。但现实有时候却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个人账号、密码的被盗引发的经济案件屡见不鲜。

  事实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经使得个人信息泄漏的问题日益突出。无论你是上网聊天、娱乐,还是单纯地浏览网页,你在网上活动的每个行为都会留下印记。通过你上网的IP地址,可以轻易地找到你的位置;通过监听软件,可以盗取你的聊天信息、邮件内容;通过木马程序甚至可以远程操控你的电脑。而最简单的网站或是论坛注册,你的个人信息资料也会被人收集。62万个老板手机号网上叫卖,号称“全球最大中文搜人引擎”的搜人网将9000万华人的个人信息暴露无遗。这些都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各种各样的名片网、搜人网还在增加,库存的个人信息还在无序膨胀。

  在信息社会,这些个人信息的搜集都因为商业化的操作被一再助长。个人的信息在网络世界里同样成为了待价而沽的商品。但问题是,绝大多数的个人信息进入这些网站都是在信息所有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谁能保证这些信息泄漏至某一个商业机构,而会给那些无辜的尚且蒙在鼓里的人带来怎样的麻烦?

  (据新民晚报)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