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牌馆 走向舞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3日08:47 红网-湖南日报

  通讯员成新平本报记者廖宏成

  “文化低保”助文化脱贫

  衡阳市有580多万农村人口,随着经济收入逐年增加,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不少农民“白天忙发财,晚上忙打牌”,物质富有和精神贫乏形成较大反差。

  衡阳市委、市政府分析这一农村社会现象后,决定在全市农村启动“文化低保”工程,帮助农民文化脱贫。从2002年开始,市县两级“以奖代投”,拿出2100多万元,把农村闲置的小操坪、礼堂、戏台、堂屋进行改造,开办“农村文化屋场”,使其成为村民的文化活动场地。

  在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市县两级派出文化骨干赴各乡镇建立“文化低保联系点”,组织文艺轻骑队、流动舞台车、下乡电影队等,为农民朋友献上一系列喜闻乐见的节目。去年以来,市县两级文艺团体共下乡演出1600多场次,团组织为农村捐赠图书20余万册,组织农民开展文艺、体育、工艺等系列竞赛活动210多次。

  “文化低保”工程提供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农民朋友“走出牌馆,走向舞台”。去年11月,衡山县举办“田园欢歌”文艺系列活动,直接参与演出和竞赛的农民群众达300多人,“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几乎占了一半。他们唱身边的人,说身边的事,吸引观众达3万余人次。许多农民朋友感慨地说:“过去我们一听到麻将响就手痒,现在一听到音乐响就嗓子痒。”

  “文化专业户”确保文化活动“常驻乡”

  当有些农民朋友担心这类文化活动只能“乐一阵子”时,衡阳市的主要领导已经想到了这一问题并着手解决———市里从培植农村“文化专业户”入手,确保文化活动能“常下乡”。

  今年39岁的祁东县河洲镇定山村农民雷谏声,在外打工10多年,勤奋写作,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去年,他的短篇小说集《清白》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祁东县委宣传部不但为他的作品举行隆重的首发式,而且支持他在县城一家市场旁办起“清白书屋”,借此传递更多的文化信息,影响更多的农民朋友。衡南县向阳镇水口村的刘海英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办起被誉为“袖珍公园”的明园,以其小桥流水的独特风景,吸引周围乡村的农民前来弈棋品茶、吹拉弹唱、赏景聊天,每年收入不菲。目前,衡阳市像雷谏声、刘海英这样的“文化专业户”已经有3100多户。

  全市相关部门扶植了1628个业余剧团和民间演出队,长期在广大农村巡回演出,同时为农民身边的文化骨干提供经常性的文化交流、培训活动,成为常驻农村的文化耕耘者和传播者。常宁市板桥镇剪纸艺人彭良玉参加培训后,四处带徒授技,4年时间里,带出720名徒弟,创作出一批优秀作品,被许多人争相收藏并广为推介。

  随着素质的提升,衡阳农村“文化专业户”当中已经有人开始走上国际舞台。衡南县洪山镇青年农民成步云,11岁开始学杂技,被市艺校破格录用,练就一身硬功夫。从2000年至今,他与另一位杂技高手组成“东方兄弟”到全国各地巡回演出,大受好评,获得世界龙狮锦标赛银奖,并应邀赴意大利、加拿大等国演出。

  传承“民艺”打造特色

  衡阳是湖湘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湘剧、渔鼓、祁剧、花鼓、皮影、杂技、雕刻、版画、剪纸、乐器加工等民间文化艺术,根植于大众,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了让这些民间文化艺术为时代所用,为农民朋友所用,衡阳的决策者们审时度势,花大气力进行挖掘整理,把珍贵稀有的民间文化艺术“养”起来,让有市场前景的民间文化艺术“富”一批人,让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民间文化艺术“火”一方天地。

  “无本可循、无曲可依”的祁东渔鼓以“通俗易懂、伸缩自如”的表演风格,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如今,这一有着上千年历史的曲艺形式,已经得到58支渔鼓演出队共400多名年轻从业艺人的传承。他们每年下乡演出2万余场次,拥有观众300万人次,年演出收入800万元以上。其中最火爆的一支渔鼓演出队拥有14台摩托车,能在接到县内演出邀请电话后2小时内赶到演出地点,并马上投入表演。

  被誉为“皮影之乡”的衡山县,不定期举办皮影技艺研讨会,大胆改革和创新剧本编写方法、皮影影型及布景设计。在财政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县里每年挤出资金和引进民间资本筹办皮影艺术节,使皮影戏表演规模越来越大,艺术水准越来越高。

  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广大民众特别是农民朋友的积极参与,使各具特色的衡阳民间文化艺术大放异彩,一批技艺精湛的民间艺人获得了“民间艺术大师”、“民间工艺大师”等称号,成为衡阳和谐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全市涌现出8个国家级民间艺术之乡、2个国家级农民文化先进县。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