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绵阳日新村:住“别墅”农民生活日新月异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4日13:44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绵阳3月14日电 (霍潺 王红英) 正值春暖花开时节,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农科区的日新村春色令人陶醉:一望无际的油菜花怒放在阳光下,桃花在春风中摇曳,漂亮整洁的楼房掩映在清山绿水之中。这个曾经引起过颇多“争议”的地方,第一印象竟让作者陡生感叹:生活在这里,安宁而惬意!

  安宁背后究竟还有什么?日新村村主任张永平热情地接待我们,他告诉我们,日新村现有10个社,2300人,750户人家。去年人均收入4300元。

  据绵阳市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06年,该市农民人均收入为3449元。也就是说,曾经被媒体报道称“农民住进别墅却为一日三餐发愁”的日新村,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村民感叹:“能像现在这样生活下去就很好”

  刚到日新村,就听说村民王英准备买汽车。记者赶忙跟王英联系。王英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时尚漂亮。如果不是她主动介绍,很难看出她居然是有个8岁孩子的农村妇女。王英告诉记者,丈夫一直在成都搞建筑,收入不错,加上村里发的生活补助费,一个月能攒下2000多元。她自己本来在成都的一家超市上班,为了照顾孩子就回家了。

  王英家里很漂亮,电器一应俱全,水电气全通,还安装了两台空调。她说,在家没事的时候,她学会了驾驶,她和丈夫商量好了,准备去买辆汽车。当作者问及对现在生活状况是否满意时,她满面笑容地说,人还是要学会知足,能够像现在这样一直生活下去就很好。

  家门口就业:政府搭就富足之路

  住在“别墅”里的村民,就业情况如何?收入来源怎样?说起这事,村主任张永平滔滔不绝:日新村现在大多数农民已实现家门口就业。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这个村利用土地优势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并引进了许多企业。通过这种模式,农民可以获得土地出租和在企业打工的“双重收益”。今年2月,一位来自乐山的老板在该村承包了178亩地种西瓜,每亩地每年可获得租金200—240元,近100名村民成为他的雇员。目前西瓜已经处于移栽阶段。

  村支书掰着手指头给我们算了一笔帐,如果土地不承包出去,由农民自己种,除去肥料和农民的劳动力,基本不会有多余钱,如果遇到灾年还可能颗粒无收。现在土地承包出去了,不但能纯收入200多块钱,而且还可以到承包出去的土地上去打工,获得每天15—20块钱不等的收入,再加上政府按时发放的生活费,收入着实不少。村民们评价说,这是一个政府搭就的“双赢”平台。

  据介绍,为解决当地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农科区采取了三大措施:一是在引进项目和企业时以协议或合同的形式,确保优先使用辖区内失地农民工,便于农民就近务工。二是成立了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开通了劳动服务网络,落实了专门人员负责抓好劳动就业工作。2005年,农科区有5650余人打工,打工人员年务工收入平均在4600元以上。三是建立了农民就业培训基地,每年免费进行就业引导培训2000余人,免费进行失地农民职业资格证书培训300余人,增强了农民工的就业竞争力。目前,在本地企业打工的农民已达到3400余人,部分企业想在本地招收民工已比较困难。

  外村人:日新村日新月异“很诱人”

  日新村村民自家房前点栽的胡豆花、豌豆花传来阵阵清香。沿着水泥路向右走,有五户人家正忙活着盖新房。村主任张永平介绍,这些户主大多都是农科区其他村的居民,根据农科区村与村之间可以自由选择居住点的宽松政策,现在日新村的260户人家中,外村拆迁过来的就有50户。

  梁龙湘本是农科区1村的居民。他告诉作者,他常年在外搞修建和承包,对房地产行情颇有研究。一个月前他向农科区申请在日新村盖一座三人户三层的居住楼,建房申请两三天就批下来了。梁龙湘看着自己即将盖好的房子,乐呵呵地告诉作者选择在日新村居家过日子的原因:“日新村的道路、给水、排水等基础设施好,同时又是单家独院,感觉非常好!况且,凭我的职业嗅觉来讲,这里的房子升值空间还比较大,真正具有‘成长性’!”

  据介绍,在日新村,房子增值可是有着活鲜鲜的例子。张永平指着不远处的一块空地说,那块地的主人曾经打算以2.5万转让给别人,结果第二天就有人给出3万,如此高的“价格提速”顿时让这块地的主人打消了转让念头。据了解,这几年,日新村的地价以每年每平方米100元的速度增长着,这样的增值速度让日新村的村民们对未来有了更美好的憧憬。(完)

  新闻背景:

  200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在四川建设绵阳科技城。次月,绵阳市委、市政府决定建立绵阳科技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简称农科区)。为推进农科区建设,绵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截止2005年底,已完成核心区10余平方公里城市干道、给排水管网、燃气、电力、通讯、宽带、有线电视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了四川大学、四川农大、西南农大、成都中医药大学等11家大学科研院所和120余家企业进区发展。

  2001年建区之初,农科区按照总体规划提出了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适当集中规划建设居民新村的方案,共规划3000余户,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前期投入2720万元,目前已投入1988万元;已经竣工1500余户,还有部分农户正在建设中。对凡按照统一规划的户型修建的拆迁农户,管委会发给3000元至6000元不等的户型补助。同时,免除了其城市建设配套费和电力入户费,水入户费每户只交200元(由管委会承担了1600元)。经人民银行批准,管委会还建立了农民建房担保基金,为农民建房进行担保贷款,贷款不超过1万元。全区共有895户进行贷款,本息还清的已有550户。由于政策优惠,居民新村住房造价一般在每平方米300-350元。

  2006年上半年,因多种原因农科区财政资金链断裂,拖欠了2005年第四季度部分农民生活补助费100余万元,此事很快得到解决。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