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庄三民俗申报“非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6日10:16 大洋网-广州日报

  

南庄三民俗申报“非遗”
上元秋色巡游的精美花车。

  本报讯(文/图记者王鹏 通讯员孔庆炜)记者昨日从南庄镇政府获悉,南庄将正式将溶洲刺绣艺术和上元秋色、溶洲舞火龙等三项民俗申报“非遗”并作出保护。

  两项民俗保留完好

  据南庄镇宣传办有关人士介绍,“溶洲井深火龙”、“上元村秋色”和“溶洲刺绣”3个项目都已经登上了《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日前则作为南庄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向禅城区申报。据介绍,该三项“申遗”都超过百年历史,其中历史最悠久的是上元村秋色,至今已延续了500多年,与佛山秋色同出一脉。

  据上元村的老村民荣叔介绍,上元秋色从诞生至今一直保持了完好的传统风貌,在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至十六晚,村民组成庞大的巡游队伍,由100多米长的火龙开道,村民推着装饰华丽的车色,手捧精制的果篮,在左右两条纱龙的引路之下绕村一周,万众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溶洲井深火龙也一直保持着数百年来的风貌,龙头用扎骨架,外面用假水仙茎包裹,龙身粗一般直径为25厘米。龙尾通常用大头展竹尾的自然形象做成。龙身一般1.5米为一条舞龙棍相隔距离。舞火龙目前依然是全村最热闹的日子。

  刺绣技艺濒临失传

  而溶洲刺绣就没有那么幸运,目前仅剩下以103岁的老婆婆梁蜜为代表的几位传人。

  据介绍,溶洲刺绣是中国四大名绣“粤绣”的其中一种,从晚清时期萌芽,民国时期达到兴盛。据老村民介绍,当时的溶洲村,家家户户皆有人刺绣,全村人数超过一千人,90%以上都是女工,也一时出现了“男耕女绣”的生产情景。上世纪80年代后,刺绣产品销路较好,95%产品销往东南亚,曾经风靡一时。

  利用市场挽救民俗珍宝

  对于南庄三项“申遗”项目,各有不同的遭遇,其“申遗”的目的也不一样。南庄镇宣传办表示,对于上元秋色、溶洲舞火龙这两项民俗,目前的传承情况很好,以后可以进一步将其发展壮大,打造地方特色民俗文化品牌。但是对于溶洲刺绣这一濒临失传的技艺,则需要迫切的保护,寻找传人,通过利用市场来挽救民俗珍宝。

  南庄发现清末“环保”石碑

  又讯 (记者王鹏 实习生马爽 通讯员孔庆炜)在古树参天的南庄罗南村,近日发现了一块提倡环保、禁止乱砍乱伐的清代石碑。

  该石碑目前摆放在罗南村隆庆涌颖川桥边。昨日上午,记者看到用正楷字体刻凿的碑文写道:“本围基编木如有斩伐,捉获者谢花红银贰十大员。该银即责在犯人,该甲取出。至于斩割草木者,捉获谢花红银贰大员,毋得循循,谨放基围外。”碑文的大意是关于村民对基围附近树木乱砍乱伐时,将处以严厉的罚款。由此可见当年村民已经有很好的绿色环保概念。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