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树入棚8个月就结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7日08:06 大众网-大众日报

  “这是适于大棚栽培的大樱桃,这是适于在盐碱地上种植的枣树,这是耐寒的杏树……”3月13日一大早,我们来到寿光市古城街道农民燕兴华的“草地果园”内,听他满脸兴奋地介绍。

  大棚里,樱桃正在开花,桃树刚褪去粉红,而杏树已是果实累累,还有刚吐出绿意的冬枣……几十种果树姿态各异,生机盎然。

  “我这个果园不足百亩,种了120多种果树,除进行生长特性研究外,重要的是保护这些品种资源。”指着一株不起眼的枣树,燕兴华介绍:“这是从临朐山里找来的,当时共收集了20多种,只有这一种能自花授粉,产量高,品质好,适宜在大棚里栽培。”

  燕兴华种果树有20多年了。2001年,他投资100多万元创办起大棚奇异水果研究所,对各种不同的果树品种进行大棚栽培试验,油桃、金太阳杏、毛桃、蟠桃、李子等都先后进了棚。在大棚内高温高湿的小气候里,桃树出现了烂花现象,杏树坐果率低,他摸索出了好些方法,解决了这些问题。

  俗话说:桃三杏四梨五年。但对投资较大的大棚果树来说却不允许有这么长的期限。燕兴华就跑到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院校向专家、教授请教,并尝试进行了高密度桃杏超常规早期丰产栽培技术、大棚樱桃短期丰产技术等多项实验,创造了杏树移栽入棚8个月就能结果的奇迹。

  我们参观了他那个创造“奇迹”的杏园,一眼望去,似乎整个大棚都被翠绿的树叶塞满了,茂密的枝叶间挂满了青杏。燕兴华介绍:“这个一亩的大棚共栽植了1700多棵杏树。杏树的生长可以人工控制:春节前开花,4月中旬成熟上市。往年的价格是每公斤10元到20元,至少有3万元的收入。”

  由于棚内果树低矮密集,人们形象地称之为“草地果园”。这项新技术已于2003年底通过省果树站和果树研究所的鉴定,专家们的评价是: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燕兴华的创新之举很快吸引了众多中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北京农业大学水果博士董清华、果树专家秦岭如今都是他的大棚果树研究所名誉所长,日本、韩国、以色列、德国等国家的农业专家也先后来这里参观考察,并同他达成了品种引进、技术推广等方面的合作意向。2006年春天,他的大棚果树研究所被国家科技部列为中国—匈牙利大樱桃合作交流示范基地。

  指着挂在墙上的牌子,燕兴华说:“匈牙利是世界上樱桃研究最前沿的国家,储存着2000多个樱桃基因,每年都会推出4—5个新品种。去年5月份,两位匈牙利专家携带400株樱桃砧木专程来这里嫁接,打算实验成功后在国内推广。”

  去年8月,燕兴华受匈牙利专家的邀请,同科技部门专家一起远赴匈牙利,专门考察樱桃保护地栽培新技术、新品种。回来后,一个新的想法又在他心中诞生,那就是建立属于我们中国自己的果树品种资源圃。“我国品种资源丰富,像桃、杏、枣等果树品种大多起源于中国,其中有的耐旱,有的耐寒,有的耐盐碱,有的低休眠,但一些好品种分散在各地,每年都会有品种永远消亡。建立起资源圃,可以使一些品种得以保护,便于杂交繁育和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

  ■相关链接

  大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力度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形成以技术指导员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传播网络。继续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健全公益性职能经费保障机制,改善推广条件,提高人员素质。推进农科教结合,发挥农业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积极作用。增大国家富民强县科技专项资金规模,提高基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继续支持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加快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着力培育科技大户,发挥对农民的示范带动作用。

  记者感言

  农业需要科技创新,在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墨守成规、故步自封只会丧失已有的竞争力,必将会被淘汰。建立起农业科技创新、应用推广的新体系,是适应当前农业发展的根本要求,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新理念的推广力度,充分唤醒农民的科技创新意识,将会为农业产业注入永久的生机与活力,也必将会促进农业走上更高的发展层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