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不破产”表态比“破产说”更值得警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9日09:56 金羊网-新快报

  辨析 拒绝想象小心求证

  邓海建

  “部分高校‘破产说’言过其实,教育不会成为第二个国有企业。”教育部部长周济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高等教育的固定资产有5000多个亿元,目前存在的高校贷款问题“会认真解决”。

  中国社科院一份调查显示,2005年以前,我国公办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额达1500亿到2000亿元,有关专家认为:“按照严格的财务核算制度,一些高校其实已经破产。”周济部长在否认“破产说”的时候认为“应该看高等教育固定资产增加多少,现在我们固定资产增加了5000多亿元”。

  问题是,周部长的这个解释难解我们心头之惑。专家和坊间的“破产论”在于对高校如期履约还债能力的担心,而至于固定资产的规模云云,难道高校那白纸黑字上的债务早就预备拿高校安身立命的楼宇大厦去偿还?即便是这样,不还是一种破产状态吗?再多的固定资产也代偿不了捉襟见肘的高校财政。

  周济部长说,“目前我国发展这么多的高等教育,高校在校人数是过去的5倍,因此必须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确,很多扩招后的基建是应对办学实际的需要,但问题是“5倍”于过去的生源有没有换得政府财政“5倍”于以往的教育专项拨款?这个问题很好回答,数字两相一比较就成了。如果生源和基建成比例增长、而财政给付“姗姗不来”,那么,这“固定资产增加了5000多亿元”是谁买的单呢?这个“固定资产”有什么资格或权利被高校用来抵偿债务呢?

  周部长表态说“要认真对待高校现存的贷款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将会得到逐步解决”。问题是这个“不破产”的表态比“破产说”更值得警惕:在高校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和学生学费的现实语境下,财政拨款是相对稳定的,高校要弥补贷款发展带来的巨大财务窟窿,除了“羊毛出在羊身上”的超计划违规招生或变相提高学费等转嫁手段,或干脆推给纳税人血汗贡献的财政等非正义救济途径,谁能为破产边缘的高校找到“第三条路”呢?

  (晓航/编制)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