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漳州八宝印泥开始“申遗”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1日16:41 海峡网-厦门晚报
著名画家黄则唐(稷堂)制作的漳州慧庐八宝印泥
目前制作精品漳州八宝印泥仍然采用手工配制。
青花方印盒(属嘉庆至道光年间制品) 配方被定为绝密,百年前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奖,弘一法师对它赞不绝口……已有300多年历史的漳州八宝印泥身上笼罩着不少光环和神秘色彩。至今,漳州还有20多名员工以繁复的传统手工方式从事漳州“三宝”之一八宝印泥的生产。有关单位正为八宝印泥制作工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透露,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格外关注已获得“中华老字号”的项目,八宝印泥早在1993年就被评为“中华老字号”,此次“申遗”胜算的概率颇高。 在遵守《保密法》的前提下,近日记者被特批进入车间,参观八宝印泥的生产过程。 生产 为保密,配方从不在一家药店买齐 八宝印泥厂位于漳州市中心一座不起眼的小楼内。小楼被菜市场、居民区包围,人们很难将它朴素的外貌和耀眼的历史相联系,但“八宝印泥” 的招牌字大气洒脱,仔细一看,出自刘海粟之手。这使人联想到印泥是书画作品不可或缺的部分,有人称之为“文房五宝”。 书画界人士都知道,漳州八宝印泥堪称全国最好。在记者进车间之前,厂长杨锡伟已在里面忙乎了好长时间,把该收的都收起来了。记者入内,只看到一大桶类似花生油的东西。杨厂长说,这就是生产印泥所需的晒油,是用十几种名贵药材泡制的。普通的印泥并未加入药材。为了保护配方,他购买药材时,从不在一家中药店内买齐。 制造晒油时,需在蓖麻油中按比例加入各类药材,泡制后去掉油本身的异味和水分,然后密封好,经阳光照晒并存放3年以上才启封使用。晒油和葡萄酒一样讲究年份,年份越久,生产出来的印泥越珍贵。 许多地方史料说,八宝印泥中含有珍珠、珊瑚、玛瑙等多种贵重原料。对此,杨厂长说,矿物质在不断变化,因此配方也要略有调整。例如用人工养殖的珍珠,效果就不如野生珍珠。为此,他常到处寻觅野生珍珠。 在另一个车间里,员工正将艾绒的纤维一根根抽出来。这是一种只成长在福建山区的药材,不可食用。据说从前若发现孕妇胎位不正,以烧艾绒时发出的热气熏脚,便可调整胎位。使用艾绒是为了让印泥富有弹性。 制作八宝印泥的原料都很昂贵,上好的艾绒一吨要卖到100多万元。 纯手工生产,关键环节只有厂长掌握 如何将晒油、朱砂、艾绒等搅拌在一起,形成八宝印泥,目前这一关键工艺只有杨锡伟一人掌握。这个过程占了整个制作过程90%以上的精力,为了力道均匀、适中,人始终要站着搅拌,完全采用纯手工工艺。 为节省时间曾设计出一种专门研磨、搅拌印泥的机器,虽然速度提高,但是机器产生出来的印泥颜色发黑,不那么鲜艳。所以目前仍然采用手工操作。杨锡伟说,每当他走出车间,全身连鼻孔都是红的。 传承 原料昂贵,用途有限,没有继承人 八宝印泥久负盛名,在杨锡伟手上又开发出多彩印泥。然而,八宝印泥的传承也面临着危机。毕竟一盒印泥可以用上几年甚至几十年,销路有限,不像其他产品可以无限制扩大生产。原料又十分昂贵,难免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八宝印泥厂是漳州二轻系统旗下硕果仅存的老企业,20几名在职员工要承担几十名退休职工的医疗费,包袱沉重,制约着进一步的发展。 八宝印泥的原料越来越不易找到。经过数代开采,颜色纯正的朱砂矿石如今已非常难得,野生珍珠也越来越少了。随着大量山地被开发,艾绒产量不断降低。 传承人也很难确定。目前只有杨锡伟一人掌握八宝印泥的全部制作过程,其中的种种微妙之处更是他多年潜心研究积累。如何才能物色到对八宝印泥的传承极具责任心、愿意投入全部精力、具有灵性的传承人?杨锡伟实在没有把握。 出路 打造成旅游纪念品或收藏品 在此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省“非遗”保护中心的专家专程前往八宝印泥厂考察,对八宝印泥的传承发展给出了建议:应该着力挖掘八宝印泥的内涵,扩大它的使用范围。例如,盛放印泥的瓷盒十分精美,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加上民间认为朱砂具有避邪的作用,漳州当地有在家中置放八宝印泥以避邪的习俗,可将八宝印泥包装成象征吉祥的家居艺术品和旅游纪念品。八宝印泥存放时间很长,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前的印泥至今仍可使用,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可将八宝印泥打造成收藏品。八宝印泥脱胎于药膏,至今漳州民间还有人以八宝印泥治疗伤口,是否可对它的药用价值进行检验、分析,开发八宝药膏? 漳州市也采取了措施保护这一老字号,政府已拨出专款用于厂房的维修、新产品的开发。目前正向全社会征集与八宝印泥相关的历史文物、图片,将建展示厅,挖掘其文化内涵。将邀请专业人员设计漳州八宝印泥的外包装,研制漳窑八宝印泥盒,提升八宝印泥的附加值,并打算赴台、港、澳等地区举办“漳州八宝印泥精品展”,扩大知名度。 文化底蕴 弘一法师为之题字 印泥的好坏直接影响艺术效果。质差的印泥油重,色浮,钤印出来显得色泽灰暗或浅薄,有的油迹浸出。好的印泥,红而不燥,细腻厚重。钤在书画上色彩鲜亮,有立体感。时间愈久,色泽愈艳。古今书画大家对印泥非常重视,所作书画选用的印泥必须精良,以免有损作品的美观,降低作品的身价。 漳州文史界权威李竹深说,建国以前漳州城内有20多家八宝印泥作坊。著名国画家黄稷堂也开了一家,取名“慧庐”。1938年,弘一法师特意向黄稷堂讨要“慧庐”八宝印泥,使用后赞不绝口,特意为黄稷堂题写“慧庐” 匾额,并称八宝印泥“莹润精妙,冠绝侪偶”。 建国后,许多顶级画家慕名前来漳州参观,现场作画、使用八宝印泥,至今,漳州八宝印泥厂保存刘海粟、李可染等名画家的几十幅画作,价值不菲。 八宝印泥脱胎于八宝药膏 八宝印泥的诞生颇具传奇色彩。史料记载,清朝康熙年间,漳州有一家魏氏“源丰药店”,专门经营参茸燕桂、南北药材、生意兴隆。老板的儿子名长安,从小酷爱金石书画。长大后深入钻研,参考各种药物书籍,用店中的珍珠、梅片、玛瑙等多种贵重药品,合制成一种红色药膏,经患者试用,效果很好,众口称赞,称为“八宝药膏”。可是它成本高,售价贵,一般平民买不起,因此销路不佳。 一次偶然的机会,魏长安在作画之后,用那红色的“八宝药膏”代硃粉调蜜的印色,钤在所作的画上,取得意外效果,遂产生研制印泥的念头。康熙十二年,魏长安成功制成了“八宝印色”。后来以“丽华斋”为号,专门生产销售“八宝印色”。(闽南话称印泥为“印色”) 文/图 记者 刘丽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