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八门成分不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2日12:22 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郭美良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当日,记者走访了哈市助眠保健品市场,发现市场上此类保健品鱼龙混杂。哈医大医疗专家提醒消费者,市场上含安定类药物成分的助眠保健品已泛滥成灾,吃了会带来很多副作用,消费者要慎用这类保健品。

  助眠保健品五花八门

  据专家介绍,失眠的主要症状是上床难以入睡,早醒或中途多醒;多梦、恶梦,似睡非睡;通宵难眠,但失眠不等于失眠症。据统计,我省居民失眠率达30%,50%的学生睡眠不足。失眠人群促成了一个巨大的医疗市场。21日,记者走访了哈市助眠保健品市场,看到助眠产品有口服的药片、口服液、药酒,还有五花八门的助眠睡枕、睡眠床垫、磁疗手表、梳子等等,甚至还有治疗失眠的牙膏。记者看到,各种助眠保健品几乎涵盖了吃穿用各个消费领域,还有用电的、自动的、“高科技”的等等不同档次,令人眼花缭乱。有的广告宣传中,还打出专家坐诊,独家秘方、纯天然、迅速起效、不反弹等用语。可是,一些失眠患者把这些花花绿绿的助眠保健品买回家,甚至不知道这些保健品的主要成分到底是什么。

  两种成分有助睡眠

  采访中,哈市第一专科医院专家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的助眠类保健品,仅口服类就有胶囊、片剂、口服液、冲剂等多种,助眠成分以褪黑色素和酸枣仁为主。酸枣仁是一味传统的养心安神药物,主要用于阴血亏虚之失眠、心悸、健忘等症。至于褪黑色素,人体脑部的松果体素在正常情况下会自然分泌褪黑色素,光照可抑制它的制造和分泌,而黑夜则使其增加,与人的睡眠有一定相关性。褪黑色素类助眠药对于因时差及褪黑色素缺乏引起的失眠有一定的疗效。

  商家宣传误导消费者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很多助眠保健品在宣传促销中都存在着缺乏科学依据、虚构事实、夸大失眠的危害性、夸大产品疗效等问题。如某产品在广告中宣称:“失眠会降低人体免疫力、抵抗力,诱发感冒、抑郁症、糖尿病、肥胖、中风、心脏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厌食症、精神错乱甚至癌症、猝死”。然后,还将该产品的功能夸得神乎其神:“能深入脑细胞,对疲劳、萎缩的脑细胞进行治理,让你彻底告别失眠、脑萎缩和细胞衰老”。

  在哈市某企业做总经理的李先生告诉记者,前段时间看到广告上宣传一种中草药加玉石的保健药枕治疗失眠可以立竿见影。受广告影响,李先生花了六百多元钱买了两个药枕,一个自己用另一个送给了母亲。结果使用了十多天毫无效果,李先生和母亲都大呼上当。哈医大专家告诉记者,失眠确有一定的危害性,但商家往往过分夸大失眠的危害性,模糊失眠与失眠症之间的概念,甚至将失眠说成是形成多种疾病的必然因素。

  采访中,记者以患者的身份询问促销人员助眠保健品是否有副作用。促销员都会对记者解释说,该产品是纯天然绿色某某口服液,不含激素、不成瘾、绝对安全无副作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越来越多的失眠患者认识到镇静安眠药的依赖性和副作用,商家也意识到这一点,于是纷纷在产品中打出“安全、无副作用”的绿色口号。甚至有少数厂商和民营医院制造、出售掺杂有镇静安眠药的所谓天然助眠保健品,对患者造成严重危害。

  失眠应该及时就诊

  有关专家提醒消费者,失眠症患者不宜怀着姑且试试看的想法,陷入助眠保健品的乱军阵。一旦出现失眠,不要紧张,要先及时解除诱发因素。

  医生指出,失眠本身仅是一种症状而不能算是病,所以谈到失眠的治疗,首先要了解潜在的疾病是什么,要讲究正本清源,从病因治疗。例如一个人的失眠是抑郁症引起的,那么要解决他的失眠还应该以治疗抑郁症为主,治好了抑郁症,睡眠自然会好转。不要一失眠就服药,尤其是不要购买邮购、传销的非正规药品。当失眠症状出现两周以上,或者影响生活和工作时,可及时到失眠专科就诊,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治疗。此外,日常生活应有规律,尽量养成每天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的习惯,并营造一个优质的睡眠环境;每天午后应避免饮用刺激性饮料,如酒、咖啡、茶、可乐等,睡前不要吃得太饱;睡前避免观赏紧张、刺激、恐怖的电视节目或影片,造成大脑兴奋而影响入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