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日,我们大声读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2日16:40 海峡网-厦门晚报

  

诗歌日,我们大声读诗

  诗人黄静芬

  本报讯(文/图 林晓云) 昨天是世界诗歌日。昨晚,第四届光合作用读诗会在光合作用书房旗舰店二楼举行。50余位来自各行各业的爱诗人聚集在一起,品读诗集,上台朗读诗歌,不少人还带来了自己所写的诗作。厦门著名诗人华晓春、黄静芬、夏敏、颜非、南方等人的上台读诗、说诗,更是引发了所有人内心诗意爆发的高潮。

  昨晚7时,读诗会才刚要开始,座位就基本满了,许多人干脆站在场地外的书架旁听,一站就是一整晚。相比于往届读诗会,本次读诗会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前来参加,甚至是外地年轻人。一位穿白衣的年轻小姐专程从福州赶来,她的朗诵声情并茂,让所有人印象深刻。还有一个中学生,是放学后直接从学校来的。

  读诗会持续了两个小时,来自国际银行的喻静是最后一位上台念诗者,她说自己带着包括“怎样在琐碎的生活中保有诗意”等4个问题前来,通过读诗会,问题已经各有答案。

  读诗会结束后,不少爱诗人留下来单独交流,还有读者找诗人们在诗集上签名,诗歌日、读诗会的热度并没有因为夜渐深而散去。

  读诗会可以办成厦门品牌

  读诗会结束后,本地知名诗人华晓春、黄静芬、集美大学教授夏敏聚在一起,与记者聊起自己对于诗、读诗的看法。他们从不质疑“每个人心中都有诗意”,对于读诗会今后的发展,几位诗人也比其他人多了几分思考。

  夏敏(集美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在所有的文学体裁中,诗歌是最适合朗读的。读诗时,凭借诗里的音乐性,能带来很大的冲击力。

  读者读到的译成中文的西方诗,最大的问题是译者不是诗人,都说“诗歌是不可译的”,很多诗被翻译之后,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味都消失了,造成了当代人对于诗的误读,很可惜。

  黄静芬(诗人):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写诗,但是人人心中都有诗意,只是有的人迸发出来了,有人的诗意还被压在底下。

  我觉得读诗会可以办得更大,成为厦门的品牌。读诗会可以细化为好的原创诗作的朗读,优秀朗诵者的朗读,诗人读诗等等。还可以做一些创新,如更多的好诗推荐,本土诗人亮相等等。

  华晓春(诗人):写诗是静态的,而读诗加入了声音,形体,字字句句都更动人。

  不能把诗意等同于诗歌,这混淆了两个概念。当下口水诗泛滥,有人以为谁都能写诗、随意扯两句就可以随意标上诗的名号,对诗的创作不能宽容到颠覆啊!写诗是有原则、有规律的。

  记者/林晓云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