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炼出“好钢”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3日09:08 红网-湖南日报

  本报记者杨熙明

  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06年度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长沙理工大学副校长张建仁教授主持完成的“混凝土桥梁施工期和使用期安全控制的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记者近日在长沙理工大学采访时,意外地发现了获奖背后的另外一组数字。

  自1995年该课题立项以来,从课题组先后走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交通部交通青年科技人才”3人,“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2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3人,“湖南省高校学科带头人”2人。课题组还先后培养了70余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7名高层次专家和一大批优秀人才从科研实践中脱颖而出。

  就像好钢是炼出来的一样,学术研究能力也是在动手做科研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在科研实践中培养人才,一直是该校科研工作的一个重点。学校领导认为,科研工作不但要出成果,也要出人才。依靠科研实践培养人才,依靠人才推进科研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张建仁教授和课题组的同事从项目一开始,就有意识地吸收年轻人进入课题组,放手让他们承担重任。课题组成员刘扬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本来是学船舶结构力学的,1996年考上张建仁教授的研究生后,马上被吸收进桥梁安全控制课题组。为了让他熟悉混凝土桥梁的施工情况,硕士研究生一毕业,张建仁教授就把他送到岳阳洞庭湖大桥工地实习。当时正值寒冬腊月,洞庭湖上北风凛冽,小伙子能吃苦,每天都要爬到一百多米高的塔架上去检测。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读博士研究生期间,刘扬继续在课题组做研究,张建仁等几位老师也有意识地把一些设想和思路交给他,让他去查找资料,进行论证,他总是能很快完成任务,从不超过期限。看到刘扬是一个搞科研的好苗子,张建仁跟他所在的学院商量,没有在他毕业后马上安排教学任务,让他集中精力做课题。通过有意识的培养和实践锤炼,刘扬迅速成长起来,先后主持了一个交通部博士基金课题、一个应用基础课题、一个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004年,他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这年他才30岁。借助科研实践的收获,课题组的张建仁教授、颜东煌教授、李传习教授更是成为国内同领域的知名专家。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研究汽车安全技术的雷正保教授、研究锅炉负荷煤质通用技术的陈冬林教授等,一大批拔尖人才通过科研实践的锻炼迅速成长起来。学校目前已经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400人,基本形成了一支以院士、拔尖人才为核心,中青年为骨干,结构不断趋向合理的人才队伍。

  人才兴盛又促进了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近5年长沙理工大学实现了博士点零的突破,重点学科、重点专业以及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数量大幅增长,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完成国家级课题40多项,获国家级科研和教学成果奖10项,省部级成果奖200多项。

爱问(iAsk.com)